2.关于冷战与一体化的关系问题。有人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美苏两极格局瓦解,但并不是说就没有冷战了。事实上,美苏冷战之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对发展中国家的冷战仍然存在。在美国同中国的接触中,仍然没有摆脱冷战的阴影。整体世界的矛盾也将存在相当长的时期,两种社会制度将继续共存和竞争。此外,政治上的分裂会阻挠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历史上,1929-1933年大危机、二战、美苏冷战都曾影响过全球经济一体化,但全球一体化趋势必然能克服各种阻力,奔腾向前。由于各国共同的经济利益,局部地区政治上的分裂并不能阻挡全球一体化的潮流和世界整体发展的进程。资本主义在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曾起了重大作用。一方面,美国等国的经济发展推动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世界走向整体化;另一方面,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又为埋葬资本主义创造了条件。社会主义国家不应害怕全球一体化,而应该适应它,力争把本国的经济搞上去。 3.关于国际格局问题。第一种看法认为,目前国际关系新格局的轮廓已经形成,这是一个五极格局,包括美、俄、欧、中、日。用图形来表示,就是在一个平形四边形中,有两条对角线相交,它的中心点就是美国,四角为其他四个国家。由于对角线将平行四边形分割为若干外三角,也就形成了几个三角关系,如中美俄关系、中日美关系、美欧日关系等。中美俄关系是以政治关系为主的三角关系,经济关系处于次要地位。美欧日关系主要是经济型的三角关系,政治关系是次要的。在众多的三角关系中,需要注意的是美德日的三角关系是一个潜在的军事型三角关系,这一关系目前还不太清楚,到21世纪将逐渐明朗化。另外,中日美三角关系,是一种亚三角关系,也就是说,不是主要的,但也重要,这个三角是政治型关系。第二种看法认为冷战后的新格局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但没有最终形成。格局没有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的发展程度还没有最后确定下来,一国的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的走向。第三种看法认为,新的格局已经形成,即一超多强,“一超”是美国,“多强”是指各个世界强国。美国在冷战后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没有受到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挑战,近一二十年来,中国、俄国、欧洲的兴起,对这一格局的形成产了影响。欧洲联盟经济实力虽强,但它是由多个国家组成的,其中含有不少矛盾,也使它的影响力受到一定影响。 4.20世纪历史潮流问题以及对历史潮流的展望。第一种意见认为,20世纪的历史潮流是民族要解放,国家要独立,经济要发展。也有人提出了一个类似的提法:民族要解放,国家要独立,全世界的事要全世界人民商量着办。还有人提出,可以用“和平与发展”来概括20世纪的历史潮流,它也将是21世纪的历史潮流。第二种意见认为,20世纪的潮流是民主化,这既包括政治民主化,也包括经济民主化。政治民主化表现在民族国家的形成,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拉美独裁政权的垮台,社会主义国家走上法制化道路等。经济民主化反映在第三世界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反垄断法,以及各国反对美国的经济霸权等方面。第三种意见认为,用民主化来概括20世纪的历史潮流太狭隘了,可以用“现代化”来代替它。20世纪的历史发展是现代化从局部扩大到全球的过程,现代化的定义不仅是工业化,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人的观念的现代化,等等。民族主义、反殖民主义、社会主义都可以包括在现代化之内。其中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由资本主义在其现代化进程中出现问题造成的。具体来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但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的改革没有到位,出现了位差,产生了矛盾,出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它结束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开始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在国际关系领域,也出现了现代化、民主化趋势。二战后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调整到位,因而出现了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局面。现代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和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其中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要先取得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国家,才能实现向现代化的根本转变。与这种意见略有不同的一种看法是,20世纪的历史潮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现代化,一个是民族主义,因为现代化可以包括民主化,但不能包括民族主义。现代化有两个标志:一是1956年世界工业品贸易第一次超过农产品贸易;二是1971年世界非农业就业人口超过农业就业人口。种种迹象表明,现代化是历史潮流,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也被迫卷入,因为不实现现代化,就会被这股洪流淹没。民族主义的定义是:不同民族在文化冲突中要保持民族自身文化发展的一种潮流。民族主义要首先实现政治现代化,即民族独立,再实现经济现代化。第四种意见是,不要试图用一把万能钥匙来打开20世纪历史潮流这把大锁。历史潮流作为潮流,自然有主流支流、明流暗流之分。但无论如何,不应忽视社会主义的发展是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件大事,其意义超过了民族主义。 5.关于民族主义问题。在讨论中,有的同志分析了民族主义的来龙去脉和它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指出民族主义起源于15、16世纪,它的产生促进了第一批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到19世纪后期,欧美民族主义失去了原有的革命性,而亚、非、拉美的民族主义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民族主义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殖民主义消亡,欧洲的民族主义由盛转衰,亚、非、拉美的民族主义蓬勃发展。但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由于两极格局的结束,民族分离主义加强,民族矛盾、种族冲突加剧。而民族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又具有分离和聚合两种影响,总的来说,聚合趋势占据主导地位。有人进一步说,民族主义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构建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另一方面,又能威胁和破坏国家的统一。消极作用的例子,如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战争等。 大家还谈及了与民族主义有关的一些问题:①民族主义与民族问题。有人认为,民族问题十分复杂,不能把所有的民族问题都看成是民族主义问题。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问题有所不同。民族问题处理不当,可以产生民族主义问题,如南斯拉夫的民族主义问题,是铁托在世时对民族问题处理不当引起的。②民族主义与国家利益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一个或多个民族在形成国家以后,与别的国家发生矛盾和冲突,那么,说成是民族主义问题好,还是说成是国家利益问题的冲突好?例如六七十年代的中苏矛盾和冲突即是一例。③民族主义与种族主义的联系。历史上,西方殖民主义曾经采取过种族灭绝政策;德、日法西斯也宣扬过日耳曼民族、大和民族优越论。现在,美国事实上也存在着种族歧视。④民族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关系问题。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因宗教信仰导致的民族问题,促使了某些国家的分离,如在有的国家里,有人利用宗教信仰煽动民族分离;另一方面,宗教信仰也确实推动了不同民族形成,如二战后初期印度、巴基斯坦的建立以及近年来波黑三族的分立。⑤民族主义同法西斯主义、霸权主义的关系问题。有人认为,历史上的德、意、日法西斯主义是民族主义的恶性膨胀,今天美国的霸权主义也是民族主义的恶性膨胀。有人谈到,要用马克思的观点来看待民族主义问题,认为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而无产阶级是没有民族主义的。还有人认为,应该用列宁的观点,来区分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即使是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也可以区分为进步的民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 在小组讨论中,还谈到了中英关系、中德关系、中日关系、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以及美苏冷战问题以及史学的社会功能问题,扩大史学的社会影响等问题。 8月15日会议闭幕前,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选出新一届理事会。齐世荣和张宏毅继续担任会长和秘书长,理事会成员有所调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