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陆贾新儒学“圣人”观探析(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 李禹阶 参加讨论

陆贾以历史上舜、周公为例,说明三代“圣人”师旅不设,刑格法悬,而四方来朝的理想社会境况。这既是对秦王朝君主权力太大,政治暴虐的一种检讨,亦是对当时天下汹汹,战争初平后民生凋敝的西汉王朝的一种政治设计。在他看来,君主只有通过“无为”之治,才能达成儒家理想的“仁政”“德治”,才能将“圣”与“君”的道德价值观与政治权力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上下有差,强弱相扶,大小相怀,尊卑相承”的西汉政治等级制度长治久安的局面。“夫形(刑)重者则心烦,事众者则身劳。……是以君子之为治也,塊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於巷,老幼不愁於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郵无夜行之卒,乡无夜召之征。犬不夜吠,鸡不夜鸣,耆老甘味於堂,丁男耕耘於野……於是赏善罚恶而润色之,兴辟雍庠序而教诲之。然后贤愚异议,廉鄙异科,长幼异节,上下有差,强弱相扶,大小相怀,尊卑相承,雁行相随。不言而信,不怒而威。”[1]《至德第八》)
    在这里,陆贾对“圣人”无为之治的定义,不是道家“小国寡民”的退隐散居之说,而是孔孟对“大同”社会政治理想的全面憧憬,是商、韩法家对封建政治统治秩序的一种“上下有差”的最高社会控制之道的期望。陆贾“圣人”观无为思想的特别之处,也正在于他引道家“无为”的政治范畴入儒之时,以“无为”为表,以儒家“大同”礼治为体,以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为质,而融合儒、法、道诸家,形成了新的权力制约理论及社会控制论。从政治举措来看,陆贾要求君主(圣人)行无为之举。但无为的目的是“无不为”,是以儒家的礼义教化收拾人心,整合社会,秩序上下,严格尊卑。他认为,达到这样一种社会局面,就是“圣人”之大有为,就是不言治而天下顺化,最终达到商、韩期望君主权力的权威,达到孔孟所谓“三代”尧、舜、禹治世之极效。因此,“无为”只是一种“贵柔守雌”的方法及举措,是在当时民生凋敝的情势下一种以退为进的政治策略。“故怀刚者久而缺,持柔者久而长,躁疾者为厥速,迟重者为常存,尚勇者为悔近,温厚者行宽舒,怀急促者必有所亏,柔懦者制刚强。”[1](《辅政第三》)统治者如果能运用这种策略,实行无为而治的大智大慧,大刚大勇,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陆贾“圣人”观中的“无为”之说,是他鉴秦之训,吸取先秦诸家的一种对君主政治行政权力及道德价值观的综合性的要求,是借“道”以达儒,借儒以达到法家君主专制的一种层层递进的政治策略。对这一点,历代学者也有清醒认识。如黄震对《新语校注·无为》篇直指为:“《无为》言舜、周。”戴彦升则曰:“《无为》篇言始皇暴兵极刑骄奢之患,而折以虞、舜、周公之治。此二篇著秦所以失也。”唐晏则曰:“此篇义在身修而后国治,乃仁义之所主也。”[1](《无为第四》篇首诸家注引)总之,以“无为”达到君道之“有为”,以老子之道家策略达到儒家之仁礼之治,法家之君主之极权极威,最终达到陆贾等新儒家们的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的政治秩序上下划一的政治社会理想,是陆贾“无为”论的政治学实质。
    原文参考文献:
    [1]王利器.新语校注[Z].北京:中华书局,198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