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轴心国内部矛盾探析
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德意日法西斯先后发动和扩大了对外侵略的局部战争。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它们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并通过一系列盟约,结成了法西斯政治军事同盟。 三个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而且,在此过程中它们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和分歧,既相互勾结又互相拆台。过去,史学界对法西斯的研究重点是考察它们是如何你唱我和、结成铁板一块抱成一团的,而对其间的矛盾研究不多。事实上,德意日法西斯之间的矛盾是十分深刻和复杂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法西斯内部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对人们重新认识二战起源和正确总结二战经验教训大有裨益。 本文拟就法西斯营垒内部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德意矛盾、德日矛盾加以探析。 一、失去护卫舰的“航母”:德意矛盾 在人们的印象中,德意法西斯同盟早在1935年似乎就已形成了。墨索里尼1937年9月在柏林“五月国民大会厅”的讲话提到关于柏林--罗马轴心早在1935年秋季已形成,[(1)]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符合事实,只不过是出于形势需要而刮的阿尔卑斯季风。实际上,到1936年初德意还没有明显的亲近迹象,而且在后来出于形势和双方的利益需要结成同盟后,在同盟关系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制约着德意的侵略活动,使德国这个法西斯的核心在未来的欧洲战场上成了失去了护卫舰的“航空母舰”。 德意两国在结盟之前,在一些侵略目标上存在着矛盾。1933年希特勒上台时就把吞并奥地利作为他的第一步侵略目标,而这时期墨索里尼却多次向奥地利许诺,声称要保护她免遭野蛮的普鲁士人的侵略,并不断地向奥地利人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1933年陶尔斐斯三次被召到意大利,墨索里尼曾向他示意,如果将奥地利纳粹党和社会党镇压下去,他完全可以依靠意大利军事援助来抵御德国的吞并计划。针锋相对并付诸行动,1933年9月意大利驻上阿迪杰部队的频频调动就是给德国的警信。1934年6月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威尼斯第一次会晤后,陶尔斐斯不久即被暗杀身亡,墨索里尼再次保证,要象保卫家园一样保卫奥地利抗击德国的外来进攻,而且在北部边境地区布署了相当兵力,采取了进攻性姿态。可见在结盟之前,至少在奥地利问题上德意之间是一种敌对的关系。只是后来由于意大利在侵略埃塞俄比亚问题及干涉西班牙内战等问题上需要取得德国的支持才勉强同意德国吞并奥地利,实乃不得已而为之。意大利同意支持1936年7月11日德奥协议,这是“亲近”的第一步。这样墨索里尼可以放心地把他对埃塞俄比亚的战争进行到底,但是从意大利方面来讲,尽管取得了德国的支持,取得了侵埃的胜利,但还是深怕陷于孤立,同病相怜的孤独迫使德意两国进一步“亲近”。西班牙内战正好提供了利益协调一致的新契机和“合作”的新动力。 1936年10月意大利外长齐亚诺访问德国,他给希特勒带的礼物是由艾登所编制的“论德国危险”的案卷,[(2)]齐亚诺和冯·牛赖特于1936年10月22日签署了一个秘密议定书--《柏林--罗马轴心协定》,就一些双方关心的国际问题达成了谅解和共识。但这个主要根据德国的倡议而达成的协议书,从一开始就不是真心诚意的,特别是在涉及到奥地利和多瑙河盆地等重要问题时更是如此。后来德国在意大利根本不知道的情况下所实施的突然袭击--占领布拉格,在罗马引起了强烈的怨恨,而墨索里尼却一再重申他对轴心的忠诚,这样就产生了在不真诚和不完全一致基础之上的联盟。 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了早在一年之前德日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从而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世界法西斯集团。然而条约的签订、轴心的形成,并不意味着法西斯侵略者就是抱成一团的铁板一块。意大利根本不可能也没有完全从属于纳粹德国的行动方针,在接下来的意大利宣布的“非交战状态”时期,意德之间存在着“摩擦”和“不公开的论战”。 1935年10月3日--1936年5月5日的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和1936年7月开始的武装干涉西班牙耗尽了意大利的军力、财力和物力,经济实力大大下降,因此在执行新的扩张计划之前,它迫切需要一个“不少于三年”的喘息调整和备战的时间。[(3)]因此,它一再要求德国在波兰问题上能够采取谨慎态度,把发动欧洲战争的时间推迟到1942年以后,就是在“卡瓦莱罗备忘录”中墨索里尼强调指出的,意大利的军事和经济准备工作须到1942年才能完成。而希特勒在1937年11月5日的秘密讲话(《霍斯巴赫备忘录》)确定了德国必须在1937--1938年作好战争的准备,至迟在1943年发动战争以解决“生存空间”问题的侵略原则。 德国虽然在口头上表示同意意大利的看法,并作出了相应的保证,但实际上却有着它自己的与之完全不同的考虑。1939年5月德意签署了《钢铁盟约》,建立了军事同盟,使两国特别是德国作好了挑起全面战争的准备。1939年5月23日在总理府举行的一次秘密会议上,希特勒向德国国防军的司令们宣布,[(4)]纳粹政策的真正目标是占领东方的生存空间,而第一步应该是进攻波兰,但不能同时与西方发生冲突。如果这种冲突不可避免,那么就必须首先迎接西方。这些目标应该是对意大利和日本保守秘密。所以8月25日也就是在德国与苏联的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两天,有关该条约的谈判,直到最后一天罗马的基吉宫(外交部)还是一无所知。[(5)]首先,德国从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和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等一系列事件当中,对英、法的软弱深信不疑,外长里宾特洛甫曾预言,一旦德波战争爆发,“英法是不会参战的”。[(6)](后来的“奇怪战争”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其次,德国认为此刻自己正处于一种非常有利的时刻,它的军事实力和武器装备对英法来说,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7)]如果不抓住这一发动战争的大好时机,那么,失去机会而带来的损失将不堪估量。相对而言,如果英法利用这个大好时机加紧扩军备战,再加上美国的各种战争援助,德国估计,二、三年后的力量对比肯定会对自己不利,那时候东方的“生存空间”问题就更加难以解决。[(8)]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