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二战时期轴心国内部矛盾探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扬州师院学报:社科版 崔剑 朱维平 参加讨论

根据以上情况,德国全然不顾自己的保证,决定立即发动侵略波兰的突然袭击,这与意大利争取喘息时间的政策产生了对立冲突。在两国外长8月11日--13日的一次会晤中,意大利方面坚持“这不是进行战争、战胜对方的最合适的时刻”。德国人对意大利的态度非常恼火,因为,在这之前,他们根据两国的一系列盟约都深信,意大利一定会和德国一起参战。[(9)]
    德国立即发动战争的决心并没有因为意大利的反对态度而发生任何动摇,德国人继续按照他们既定的计划行动,因为德国人坚信英法苏谈判必败无疑,苏德关系必将缓和,英法还没有完全做好战争的必要的甚至起码的准备工作。但是法西斯首脑的真正目的和愿望是争夺霸权、是参战,因此墨索里尼在8月25日给希特勒的信中向柏林方面示意:如果德国供应必需的战略物资和原料,意大利可以立即进行干预(参战)。[(10)]希特勒要意大利开列出一份必需品清单,威尼斯宫立即制定了一份让对方无法接受的清单:150个高炮连的装备和相应的弹药,大量的钢、煤、石油和稀贵金属,总共2亿吨战略物资。并注明这些只能够供给一年使用。[(11)]希特勒根本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无奈只有单独作战,勉强同意意大利有充分的理由采取“非交战”立场,只要求意大利到战争行动开始为止能够保守秘密。
    意大利很快作出了类似的保证,事情正是按照双方拟定的方案向前发展。在德国突袭波兰的当天,意大利宣布自己处于“非交战”状态。但是由于这种立场逃避了“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力量从空中、陆地和海上”互相援助的承诺和同盟义务,也违背了德国的根本意愿和要求,因此产生了德意之间的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德意双方围绕“谁背叛了同盟”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德国人指责意大利“背叛”了同盟条约,不仅仅舆论界的情绪很激愤,就连停泊在西班牙拉斯帕尔玛斯港的德国海员对路过此港的意大利海员也经常进行挑衅,指责他们背叛了盟国,两国海员多次发生暴力冲突。[(12)]针对德国的挑衅,意大利法西斯头头们也并非等闲之辈。1939年12月16日齐亚诺在议会巧妙地发表了一篇名为反布尔什维克,实为反德的演讲,公布了一些意德关系的内幕,齐氏指出意大利政府曾经要求一个完成最起码的军事装备准备阶段,强调指出,同盟条约“除了互助的条款外还含有协商的条款”,暗示破坏协商一致原则,擅自提前突袭波兰的德国才是背叛盟国的罪魁祸首。当时德国大使默默地听着,“不时禁不住流露出失望的情绪”[(13)]。
    这次演说抓住了德国对钢铁同盟条约所规定的义务履行不力的问题,对德国进行了猛烈的抨击,[(14)]它对联盟起了一种葬礼性的作用。加之意大利国王夫妇和教皇庇护二世之间的相互访问更加深了德国对意大利的忧虑,他们害怕意大利的一次新的背叛,就像1915年那样。因为庇护二世称意大利的永久的中立为值得追求的目标。[(15)]
    墨索里尼甚至把同德国的论战带到与匈牙利的谈判桌上,像跟朋友诉说自己的苦衷发泄心头之愤一样指责柏林当局对意大利的诽谤是可笑的,强调破坏同盟条约的并非意大利而是德国自己,声明意大利始终是忠于这个盟约的。
    互相指责“谁是真正的背叛者”的风波尚未平息,德国人又将突袭波兰的责任转嫁到意大利的头上。似乎英国事先了解到意大利不参战的“非交战状态”才向波兰提供了“安全保证”的,并敦促波兰积极抵抗,终于导致了战争的爆发。[(16)]这番如此强辞夺理的流言一时风行德国舆论界,以致于意大利驻柏林大使不得不跳出来,公开地反驳,为本国进行辩护。
    由上述我们可以看出,从战前到非交战状态时期,德意矛盾日趋明朗化,已经越出了不公开的论战范围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公开地扩大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中去了。显而易见,过去的“完全一致论”、“服从论”是错误的,甚至于连“不公开的论战关系论”也是极不确切的。造成这种紧张关系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意大利没有做好战争的充分准备。意大利担心对波兰发动战争会导致英法参战,自己难以应付过长的战线(意大利有五个战场:本土、利比亚、爱琴海、阿尔巴尼亚及非洲)。意大利需要一个一方面与交战双方保持联系,一方面扩军备战的时间,这样可以根据局势的发展来决定是否、何时、怎样参战,换句话说,意大利所采取的就是一种观望投机的态度。这与一战前的意大利有惊人相似之处:如果发生对西方国家有利的战局,意大利可以很体面地与德国脱离关系,为自己留有一条光明的退路;如果战局对德国方面有利,那么意大利不会因自己与德国的结盟破裂、直接脱离波兰战争而丧失战后和谈的发言权。意大利的“非交战状态”是服从于这种观望、投机态度的最佳形式,对此,德国人能不发火吗?
    针对西线战争,意德矛盾同样存在。德国在波兰的胜利以及对北欧国家的迅速征服,即使德国摆脱了两线作战威胁,又使德国获得了大量军事战略物资的供应地。面对这种有利形势,希特勒法西斯集团决定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实现其消灭英国称霸世界的野心。然而这时墨索里尼却致信希特勒,提出交战双方在西线都不主动采取军事行动,通过重建一个德国人保护下的波兰人组成的政府来结束战事的建议。[(17)]在信中,墨索里尼指出,由于财政经济、军事等困难,“意大利不能也不想进行一场长期战争”[(18)],他认为,战争的头号目标应是“全世界的头号敌人”--俄国,[(19)]而不应该是西方的英法,他认为在对西线战争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之下,向英法开战“简直是拿一切,包括制度 在内去冒险”。[(20)]他对苏德条约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敌意,指责希特勒背弃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放弃了“反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旗帜”,“背弃了自己的主义”。
    很显然,在参战问题上,意大利态度依旧。它只会在“最有利和决定性时刻参战”,只希望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充当德国的后备力量的角色。[(21)]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意大利是不会贸然参加战争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