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非殖民化”:一个概念的缘起与演变(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李安山 参加讨论

在1986年9月举行的第八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必须加强联合国系统内的协调,并同意支援联合国新闻部,使其加强公众对不结盟国家所关心问题的认识;而“非殖民化”即与“国际和平与安全”、“裁军”、“维和”等被列入不结盟国家最关心的问题。当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于1989年召开时,会议给予非殖民化问题以极大的关注,并专门为“非殖民化”发了一个文件。会议强调,充分有效地执行《非殖民化宣言》仍然是消除殖民主义斗争的基础。《贝尔格莱德宣言》郑重指出:“非殖民化的重要进程已进入了一个决定性的阶段,在这一进程中产生了一大批主权国家——今天,其中的大部分国家已成为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全面消除殖民主义和各国人民获得经济解放是维持和加强它们政治独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它仍然是不结盟运动的一个优先考虑的任务。”(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编辑部:《不结盟运动主要文件集》第2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第75、189、232-233页。)
    非殖民化:学术界的理解
    那么,学术界怎么看待这一概念呢?主要有三种观点。一些学者认为,“非殖民化”是指殖民宗主国在二战以后(甚至更早)主动给予殖民地独立或自治地位的行为,或是殖民宗主国有计划运作的结果。第二种观点认为,“非殖民化”主要是指殖民宗主国在撤出殖民地过程中采取的旨在维护自身利益的行动,使用时应该谨慎。第三种观点认为,“非殖民化”一词含义丰富且具中性,它所表达的是一种顺应历史潮流的过程或一种运动。
    一部分英帝国史学家认为,非殖民化是英国政府主动实行的一种政策。英国的非殖民化政策是持续有序的,从杜尔海姆报告(1839)后就开始有计划逐步实行;所有殖民政策都是为非殖民化作准备。一旦非殖民化完成,英帝国的目的即告完成。他们将“非殖民化”与“权力转移”互相等同,交替使用。(注:M·克劳德主编:《剑桥非洲史》(M.Cro-wder,ed.,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剑桥1984年版,第8卷,第1、815页;P·吉福德、W·路易斯主编:《非洲的权力转移:非殖民化:1940-1960》(P.Gifford & W.Louis,ed.,The Transfer of Pow-er:Decolonization 1940-60),耶鲁1982年版;P·吉福德、W·路易斯主编:《非殖民化与非洲的独立:权力转移1960-1980》(P.Gifford & W.Louis,ed.,Decolonization and African Independence:The transfer of Power,1960-80),耶鲁1988年版。)概言之,非殖民化是英国民主制度的一种具体体现。这并非英国的撤退,而是英帝国使命的完成。(注:关于英帝国史学派对这一观点的著述介绍,可参见张顺洪等著:《大英帝国的瓦解——英国的非殖民化与香港问题》,社科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7-12页。)菲尔德豪斯指出,非殖民化是对英帝国经济困境的一种积极反应。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英国千方百计地利用自己殖民地的资料来补偿英镑区的美元赤字,在50年代经济回升后马上组织从殖民地撤离,这是承认现实激流勇退的表现。他还认为,法国精心策划的殖民政策将殖民地与宗主国和欧洲的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法国的“非殖民化似乎完全可以看作仅仅是向已计划好的道路上迈出一步”而已。(注:D·K·菲尔德豪斯:《殖民帝国》(D.K.Fieldhouse,The Colonial Empires),麦克米兰1982年版,第404-407页;菲尔德豪斯:《非殖民化、发展和依附》,吉福德、路易斯主编:《非洲的权力转移》,第491页。)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非殖民化是宗主国始于二战的一种积极策划,起因不同,但这是长远规划,而非应急措施。弗林特作为历史学家于1983年首次明确提出了“有计划的非殖民化”的观点。他认为,在二战爆发前后的几个月里,英国殖民部的政策发生了一场革命。这种政策转变表现在两方面:经济上的非自由化和政治上的“非部落化”。皮尔斯则进一步发挥了弗林特的观点。罗宾逊也持这一观点,但他认为英国非殖民化计划的标志是1945年工党执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而安德鲁·科恩的所谓“非殖民化计划”是其核心。(注:罗伯特·皮尔斯:《殖民部和在非洲计划的非殖民化》,《非洲事务》(African A-ffairs),83(1984),第77-93页;R·罗宾逊:《安德鲁·科恩与热带非洲的非殖民化》,莫里斯—琼斯、G·费希尔主编:《非殖民化及其后》(Morris-Jones & G.Fisher.Decolonisation and After),伦敦1980年版,第50-72页。)
    并非所有的英帝国历史学家都同意非殖民化是一种有计划的主动行动。塞尔虽然在时间上同意罗宾逊的观点,但他认为英国制定非殖民化计划不是主动的,而是为殖民地兴起的民族主义所迫。(注:约翰·W·塞尔:《非殖民化的前夕:殖民部关于在非洲权力转移的计划,1947年》,载《帝国与联邦史杂志》(The Journal of Imperial and Co-mmonwealth History),8:3(1980),第235-257页。)研究英帝国思想史的权威桑顿普指出:“非殖民化与其说是一种政策,不如说是对已无法控制的事件的一种反应”,将它称为政策只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英帝国在世界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个公认的角色,非殖民化的作用相当于指出这一舞台的出口。(注:A·P·桑顿:《帝国主义与二十世纪》(A.P.Th-ornton,Imperial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明尼苏达1980年版,第280页。)约翰·达尔文也指出:“如果我们力图从英国非殖民化过程中找出某种逻辑,我们可能大失所望。”他认为,从1945年到60年代英帝国发生的根本不是有计划的撤退,也不是经过考虑的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的转型,只能说是无法预言的形势的一步步恶化,据点的一个个丧失。英国所作的只能是尽一切力量维持其地位和影响。(注:约翰·达尔文:《1945年以来英国的非殖民化》,载《帝国与联邦史杂志》,12:2(1984),第187-209页。)
    第二种观点认为,“非殖民化”是指殖民宗主国在殖民地走向独立进程中的活动,将它归于殖民主义的专有词汇。法国学者雅克·阿尔诺在1958年这样写道:“最近在殖民主义的词汇表里出现了一个新术语:‘非殖民地化’。这个术语会是‘左’派的术语吗?我们曾经搞过‘殖民地化’,现在我们搞‘非殖民地化’——‘殖民地化’也罢,‘非殖民地化”也罢,主动权反正操在殖民主义者手中。归根结底,‘非殖民地化’无非是使‘殖民地化’神圣化。而且它会使人们忘掉基本的事实:人民在争取他们自由的斗争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注:雅克·阿尔诺:《对殖民主义的审判》,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年版,第4页。)
    著名的民族独立运动理论家法农曾在1958年指出:“民族解放阵线的目的不在于阿尔及利亚的非殖民化或压迫制度的缓解。民族解放运动要求的是阿尔及利亚的独立。一种让阿尔及利亚人民掌握自己全部命运的独立。”很明显,当时法农不喜欢“非殖民化”这个词,他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消极的。然而,在他于1961年出版的《地球上的受苦人》一书中,“非殖民化”成了一个完全中性的概念。他指出:非殖民化是人类的一些种类取代另一些种类,是被殖民者的最低要求;非殖民化是两种力量的碰撞,是名符其实的创造新人。(注:《非殖民化与独立》,《圣战者》(El Moudjahid),第22号,1958年4月16日。F·法农:《走向非洲革命》(F.Fanon,Toward the African Revolution),纽约1967年版,第101页;F·法农:《地球上的受苦人》(F.Fanon,Les damnes de la terre),巴黎1961年版,第29、30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