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美洲古文明与中华古文明之关系(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贵州文史丛刊》 张启成 参加讨论

证据之二:据《光明日报》等国内报刊的报导,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的王大有、宋保忠等三位学者,曾在北京的墨西哥驻华使馆举行学术报告,他们认为中国与墨西哥古文化具有整体、序列、共时、历时特殊指向的同一性,诸如太极八卦文化、龙凤文化、五方、五行、五色、五音、五气文化,凡此种种都浓缩在墨西哥国宝阿兹特克的太阳历中。他们还展示了古墨西哥多种多样的八卦历,并与我国仰韶、大汶口等文化时期的八卦太阳历对照。证实了中、墨八卦太阳历在形式与内容两方面的一致性。
    证据之三:殷人东渡说之所以是可以成立的,不仅有拉文塔的殷商文物可作直接的证明,此外尚有三条线索可资证明。其一,经美国与台湾的人类学家的研究,发现殷人祭祀坑的约400具人骨照片,并非都是蒙古人种,其中有两种异族人种特别值得注意,一种是太平洋的尼格罗人种,约有38具;另一种与波里尼西亚人相似的人种,约有50具(注:详见1992年11月19日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文摘报》的《殷墟祭祀坑人骨有异种成分》一文的报导。)。这两种太平洋岛屿中的异族人种出现于殷人的祭祀坑中,说明殷人在殷亡之前,就有远洋航海的经验,否则这些太平洋岛屿中的异族人种,不可能被俘虏并被当作祭祀的牺牲品。其二,据著名历史考古学家李学勤在贵州贵阳的一次学术报告中说,殷王朝的势力范围相当广阔,殷王朝占卜使用的龟壳体积很大,经专家们考证,绝非中原本土的产物,而是东南亚的特产。这说明商王朝的势力至少已深入越南一带,并有相应的通道。因此商末殷人东渡的地点,既可从东海出发,也不排斥商朝战败南下的部队从越南一带东渡美洲的可能性。其三,有关印第安神萨尔寇特尔的传说,说他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来到人间,他身穿白袍,教人们创造器具,建立礼仪,制定法律……但由于某种原因,他不得不离开帝国,后来他走到海边,开始哭泣,纵火自焚,死后心脏变成启明星;另一种说法是他乘船渡海而来,又乘船返回。两种说法的结局是一致的,他向人们宣布最终还是要回来的(注:参见[德]西拉姆著《神祗·坟墓·学者》一书的438页。1991年4月三联书店出版。)。如果把这个“萨尔寇特尔”设想是殷人东渡的首领,“殷人尚白”,故身着白袍是一种明确的标志,后来复国无望,故走到海边哭泣并自焚;另一种传说,则是乘船返回故地,即有意再回中国以图复兴商朝。当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科尔斯特带着军队与墨西哥阿兹特克的国王莫克特祖马相遇时,之所以没有刀兵相见,而是得到友好的礼遇,据传记作家说,就是因为科尔斯特是“白”种人,有“白”的标志的缘故。可见印第安人对古老的传说是怎样的尊重而深信不疑。
    2.周初商末藏、羌、彝族东渡美洲对美洲查文文明(约公元前1100年至前400年)的影响。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藏、羌、彝族都是历史悠久的民族。约在商、周交替时期,西南地区部分藏、羌、彝居民因躲避战乱,南下越南,经菲律宾、斐济、波利尼西亚,而到达秘鲁。
    在秘鲁和波里维亚边境的安第斯山上,有一个南美洲最大也最高的湖泊,名叫的的喀喀湖,该湖海拔3656米,面积为8000多平方公里,湖中有36个小岛,空气清新而气候寒冷,与青海、西藏一带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相当接近。现今秘鲁的土著人中有不少是黄种人,其相貌、衣着打扮,舞蹈与音乐及习俗与中国西藏、青海一带的居民极为相似。据当地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兄弟二人来自远方,发现了这个美丽的高原湖泊,就定居在湖边成为最早的居民,故的的喀喀湖实际上是“弟弟哥哥”湖的意思;后来逐渐繁衍成邦,就取名为“迪亚瓦纳科”,意谓地球南部的国家,实际上就是“天华南国”的谐音。玛雅人中有人自称是“三千年前由天国涕竹舟经天之浮桥诸岛,到科潘河畔种豆麦黍栗的农民。”又秘鲁的印第安人有33种语言,其中最重要的是克丘语,与汉语一样是单音节的,其中有部分单词其音、义均与汉语一致,如:
    称印加王为TAWATIN“大皇帝”
    BAGUA“八卦”
    YUPAN“玉盘”
    KOLAN“高峦”
    WAWA“娃娃”
    NANA“娘娘”
    从黄种人,西南地区藏族等相似的衣著、歌舞、习俗,古老的东渡传说,到部份语词的一致性,说明商周之际西南地区藏族等居民东渡的推测是可以成立的。这是证据之一。
    证据之二,对查文文化研究30余年的秘鲁历史和考古学家利奥·特略发现,查文文化时期的文物有额头带“王”字的人头雕像。自古以来,中国的习俗因蝙蝠之“蝠”与“福”字谐音,视蝙蝠为吉祥物。在秘鲁的查文文化时期的石雕、石刻及陶器中也有大量的蝙蝠图案。另外在查文文化遗址中,还发掘出了雕刻精细的石笔筒,鸳鸯笔筒,以及石龟、石磨盘、数以百计的石雕人像、人头像、皇帝坐像,这些石雕、石刻作品与中国的同类作品完全一致。
    更令人惊奇的是以下两个事实:其一,在查文时期的文物中,竟有一块刻有“洛书”图样的大石,后来称为九宫图,其中东、南、西、北四方为阳,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方为阴,九宫中间的中宫为阳。其后,战国时期的齐人邹衍又据此创立了大九洲说,中间的部分是人类居住的地方,因为居中、故称中国云云。相传《河图》、《洛书》是五、六千年前华夏文化的重要文化模式,与八千年的八卦文化模式也有密切的联系,故刻有“洛书”图样的重要文物的出现,是华夏古文明传播于美洲秘鲁一个明显的证据。其二,中央音乐学院王雪教授曾明确指出,不仅美洲印第安人使用的乐器,如阳埙、排箫、螺号、骨笛与中国古羌人、西藏人的乐器功能相同,而且在五声音阶和五音调式上也与中国宫、商、角、徵、羽完全相同。
    证据之三:中国、西南地区的古代居民如羌人、巴人、彝人都有虎崇拜的习俗,而夏王朝又是龙崇拜的继承者。古之所谓“左青龙、右白虎”,本是星象崇拜与龙、虎崇拜于一体,这一点在距今6500年前河南濮阳西水坡的45号古墓中已找到确凿的证据。据电视“伟大的旅游”的介绍,玛雅人不仅崇拜虎,而且特别崇拜西方七宿中的“昴星”。西方七宿本为白虎星象,“昴星”是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个星组成,俗称“七姐妹星团”。以治水而闻名的大禹,本为古羌人,生于蜀地汶山郡广柔县石纽,《太平广记》卷八十二引《帝王世纪》曰:禹“虎鼻大口,两耳参镂,首戴钩,胸有玉斗。”意谓禹为西方七宿的白虎星象感应而生,故有“虎鼻大口”的特征,“胸有玉斗”则指“七姐妹星团”的“昴”宿。而玛雅人不仅崇拜虎图腾,又崇拜白虎星象中的“昴”宿,双重的一致,说明不该是偶然的巧合,这表明夏文化夺美洲的查文文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又查文文化中著名的雷蒙迪石碑(因秘鲁学雷蒙迪发现而命名),很像中国龙王庙中的龙王碑,碑上刻有龙头、龙面、蛇身、龙爪,双手也是龙爪形,并各持一龙杖。夏王朝以龙图腾崇拜而著名,夏朝的龙、虎崇拜,在查文文化中均有体现,更能证明夏文化对查文文化有一定的影响。再说彝族发现了古老的十八月太阳历,与玛雅著名的十八月太阳历是一致的,即每月为20天,共360天,余下的5天为节日。彝族有火把节,玛雅也崇拜火神。彝族古老的传说,认为彝人曾经历了多次的劫难毁灭与复兴,玛雅人也认为自己曾经历了4次劫难毁灭,现在是第5次复兴。这些证据,足以表明中国西南地区的藏、羌、彝的东渡美洲,确实对美洲的查文文化的兴趣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