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西方汉学界对开封犹太人调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耿昇 参加讨论

(七)西方人于1866-1906年呼吁帮助开封犹太人继两名中国使者赴开封调查15年之后,即1866年,才有1名美国教传教士丁韪良赴开封。这是他在中国国内旅行期间,在开封作为一站而停留的。他于1866年2月2日离开北京,于当月17日到达开封。这时他才发现开封犹太教堂已经彻底被毁,犹太社团已经分散。丁韪良亲自察看了开封犹太教堂的遗址。此时开封犹太人只有300-400人了,他们始终害怕被伊斯兰教同化。丁韪良开始称开封犹太人为“孤儿”。西方学者发出了帮助开封犹太人的呼吁。
    法国人亨利·希尔施于1842年表示愿意赴华,以其犹太教知识,而“拯救”开封犹太人。但由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关系和国内形势都很紧张,再加上他个人的身体状况欠佳,所以被迫放弃了这项计划。1852年,在当时任犹太期刊《西方》主编的以撒·莱塞(Lsaac Iesser)拉比的推动下,在美国建立了一个救助开封犹太人的协会并募集了一笔资金。但由于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和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的两场内战,使这项已获得大进展的计划最终流产。1864年,在伦敦又制订了一项援助开封犹太人的计划。曾在中国居住过的卞雅阁自告奋勇地二次赴华,可是他又在出发前去世了。依然是在1864年,自该世纪50年代起便致力于复兴中国开封犹太教的英国大拉比阿德勒(N.M.Adler),又通过犹太银行Sssoon上海支行的经理,获许在上海接待开封犹太青年,以使他们接受犹太教教育。但这些开封犹太青年思恋家乡,在学业未竟之时均偷偷返乡。总之,由于各种原因,西方制订的援助开封犹太人的计划,均先后一一落空。
    1867年3月,继丁韪良视察开封犹太人1年之后,又有3名开封犹太青年携带3卷经书赴京,将经书交给了英国传教士和汉学家艾约瑟(Joseph Edking,1823-1905年),希望他能找到买主。丁韪良购置2卷,其中1卷又转让给了其朋友卫三畏(S.W.Williams),第3卷于1870年被奥地利外交官谢雷兹购得。这3名开封犹太青年在京居住期间,曾会见过美国圣公会教主教施若瑟(Schereschewsky)。施若瑟是已受新教归化的犹太人和入华传教士。开封犹太青年表示愿意向他学习希伯莱文和犹太教知识,但由于3名青年抽大烟,他不想接受他们。施若瑟与北京各修会的传教士们共同协商,决定前往开封再创建一个新的传教区。他于1867年春启程,身穿中国传统的衣衫并依大清制而剃发。他在开封共逗留25天,在当地政府排外和反基督教政策的压力下被迫撤离。他为这次旅行而写的报告已佚,我们仅从其朋友--美国公理会传教士白汉理(Boldget)1867年7月23日的一封书简中略知一、二。他认为当时开封犹太人尚有二、三百户,他们已放弃了其宗教,与汉人没有多大区别了。这些犹太人与原住民通婚并已不再实施割礼,其相貌、衣着、习俗和宗教基本上都是汉式的,已不再会读希伯莱文经卷。但由于缺乏施若瑟本人的第一手资料,西方人无法从中得出开封犹太人实施改宗的过程。
    1867年7月,一名西方犹太人到达了开封,此人就是维也纳商人,为经商而入华的利贝曼(Liebermann),他利用这一机会而会见了其同教教友并与他们一起度过数日。他就这次旅行而写了一份报告,并寄到了奥地利西里西亚的别利兹,1879年7月1日的《犹太新闻》中发表了1篇英文摘要。当时的开封犹太教堂已坍塌。因为开封犹太人已忘记了其宗教与诫条,古经已大都失散(有时公开在市场上出售抄件),所以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再去修复其礼拜寺了。其寺址庭院中有一块石过梁,上面用汉文大字刻有“立法住寺挑筋教”。但开封犹太人始终禁食猪肉、血食、不洁的四蹄兽与禽类肉。
    西方学者认为,当时开封犹太人面临的最大危险,便是很可能会失去其特殊的身分,所以开封犹太人始终向西方人表示要恢复其传统、学习犹太教知识和希伯莱文。西方学者还鼓动他们向中国政府提出申请,延请外国教师。在那样的国内外形势下,双方的意愿均未能兑现。
    继利贝曼之后,又经过20年,才有一名西方人重新试图考察开封犹太人。1888年5月,一位匿名的犹太人曾向伦敦《犹太新闻》投寄稿件,全文刊登于1888年7月27日。其中叙述了此人未被允许进入开封城,因为外国人只有获得皇帝钦准才能进入中国内地。但其旅伴--一名中国满族人,却参观了“挑筋教街”的遗址,开封犹太教堂原址上却被建了一座公共厕所。寺中心的明弘治碑(建于1489-1512年)介绍了开封犹太人的历史。
    1890年,米尔斯(Dennis Mills)主教在开封居住两天。其考察报告发表在1891年的《百万中国》第16期中,题为《河南省--多事的旅行》。他认为当时开封犹太人有200个家庭,分属于7姓。他们与汉人已没有多大区别了。在他们原有的13卷经文中,惟有1卷尚属于开封犹太人。犹太人甚至已变成了偶像崇拜者,与汉、回各民族不加分别地通婚。
    3年之后,苏格兰全国圣经会的代表阿诺(A·S·Annaud)对开封犹太人作了一次短暂考察。他发现开封犹太人仍然居住在故寺周围。当地犹太人告诉他,此时开封犹太人只有6姓和500余人。但开封穆斯林却认为犹太人的人数不及此说的半数。
    1899年,河南宗座代牧安西满(Volonteri)与其他耶稣会士们联手,购得1卷开封犹太人的经书,这可能是他们所拥有的最后1卷了。此外,安西满还购得某些抄本,他连同清康熙碑(1679年)的拓片一并寄往上海,以供当地的西方汉学家和宗教学家们研究。
    1900年,在开封居住数年的新教传教士鲍威尔(Robert Powell),他认为当时开封犹太人有150口,共分为8姓和40多个家庭。他们都很贫穷并处于社会最低层。有的犹太人成了佛教徒,但犹太人并不实施异教徒们的偶像崇拜礼仪。
    1905年,法国外交官贝特络(Philippe Berthelot)会见了开封犹太人7姓的族长:张氏似乎已搬离此城,赵氏是茶叶商,艾氏是卖鞋的,高氏为泥瓦匠,李氏是兵勇,金氏是赤贫(无法确定其职业)、石氏(该家族人数最多,共12人)是丝绸商。虽然他们都自称是犹太人,但都不懂希伯莱文,逐渐转向了伊斯兰教或佛教。他的这次考察成果已发表在1905年的《法兰西远东学院学报》中了,文章标题是《一个赴中国的外交使团之科学考察结果》。
    1906年,英国作家班布里奇(Oliver Bainbridge)发表了他考察开封时拍摄的一组照片(《中国犹太人》载1907年10月的《全国地理学报》第18卷)以及1卷经文的封套(现收藏在洛杉矶)。开封犹太人利用他这次考察的机会,请求他设法让其西方同教教友们来帮助自己,重建礼拜寺并把他们从贫困中解脱出来。
    (八)西方于20世纪复兴开封犹太人社团的尝试均遭失败出自西方考察研究者们的书简与文章,均对开封犹太人的处境发出了紧急呼吁。西方犹太社团也了解到了他们在中国的教友之处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