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寡妇改嫁(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俞金尧 参加讨论

以上的数字反映的是寡妇再嫁率的总体情况。考虑到寡妇的年龄状况,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年轻寡妇的改嫁率更大。在18世纪上半期的法国,20-29岁这一年龄段丧夫的女人,大约有67%的再嫁机遇。30-39岁这一年龄段的寡妇,再嫁的机遇降至46%。而在40-49岁的寡妇,只有20%的再嫁机会了(注:O.Hufton,"Women without Men:Widows and Spinsters in Britain and France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in Journal of Family History,1984,p.357.)。年纪对于待嫁的女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此外,年轻寡妇的再嫁优势也体现在新任丈夫的年纪上。据统计,在16世纪晚期和17世纪早期的伦敦寡妇中,30-34岁这一年龄段的寡妇,倾向于与单身汉结婚,而不是嫁给鳏夫(其比例为120:72)。但在35-39岁的寡妇中,与单身汉结婚的比例就大为下降(与单身汉和鳏夫结婚的比例为57:42);在40-44岁这一年龄段的寡妇中,与单身汉和鳏夫结婚的比例为一半对一半。而45-49岁再嫁的寡妇,多数是嫁给鳏夫而不是嫁给单身汉(33:18)。可见,45岁以前的寡妇在再婚市场上仍比较行俏(注:Vivien Brodsky,"Widows in Late Elizabethan London:Remarriage,Econcmic Opportunity and Family Orientations",in the World We Have Gained:Histories of Popul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p.130.)。
    不仅寡妇的再嫁率高,而且再嫁的速度快。根据英国人口史家斯科菲尔德和雷格里对17世纪和18世纪8个教区的423名鳏夫和295名寡妇的再婚研究,48%的鳏夫在丧偶一年内再婚。寡妇在丧夫后一年内改嫁的也达37%。鳏夫从丧妻到再婚的平均间隔为12.6个月,寡妇则平均在丧夫后19.4个月内就重新嫁人(注:R.Schofield & E.A.Wrigley,"Remarriage Intervals and the Effect of Marriage Order on Fertility",in Marriage and Remarriage in Population of the Past,p.214.)。大都市的再婚速度更快。在伊丽莎白统治晚期的伦敦,几乎有47%的商人寡妇在6个月或6个月之内改嫁。匠人寡妇在如此短的期间内再嫁的比率要低一些,约为28%。两者加起来,寡妇在一年内重新嫁人的比率高达67%(注:Vivien Brodsky,"Widows in Late Elizabethan London:Remarriage,Economic Opportunity and Family Orientations",in the World We Have Gained:Histories of Popul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p.132.)。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法国,快速再婚也已成为习惯(注:Jean-Louis Flandrin,Families in Former Tim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p.115.)。在德国,虽然有关资料较为零星,但也反映了较快的再嫁速度。在1600-1779年德国南部的士瓦本,有一个叫加贝尔贝奇的村庄,寡妇从丧夫到再嫁的间隔平均只有6.8个月;在德国北部弗里斯兰的赫塞尔村,平均间隔为33.8个月;在德国中西部地区的施瓦尔姆村,这一数字是22.5个月;在莱茵河畔的菲利普斯堡城,平均间隔为25.3个月(注:A.E.Imhof,"Remarriage in Rural Populations and in Urban Middle and Upper Strata in Germany from the Sixteenth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in Marriage and Remarriage in Population of the Past,p.340.)。
    尽管鳏夫的再婚速度比寡妇要快。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再婚速度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呈放慢的趋势。16世纪和17世纪时,无论鳏夫还是寡妇,再婚的速度明显快于18世纪和19世纪。
    从再嫁寡妇的年龄分段看,年纪越大的寡妇,丧夫后的改嫁速度越快。
    从16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寡妇再嫁的间隔,30岁以下的小寡妇为49.4个月;30-39岁的寡妇缩减到44.1个月;40-49岁的又减至39.5个月;而年纪在50岁以上的老寡妇,平均在丧夫后22.2个月就重新嫁人了。前已讲过,年轻的寡妇改嫁的机会比年纪大的多。年轻的寡妇因为容易改嫁,她在这件事情上就表现出不慌不忙。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有些年轻女人正处在养儿育女的阶段,处于依附地位的子女越多,她的负担就越重,拖儿带女对她来说终究是一个妨碍。据研究,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处于依附状态的子女的寡妇,其再嫁的间隔要比没有子女负担的寡妇再嫁间隔长一倍(注:E.A.Wrigley,et al.eds.,English Population History from Family Reconstitu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p.178.)。另外,年纪较大的寡妇,其经济条件可能相对好一些,财富可以弥补她因年纪大而造成她在婚姻市场上竞争力弱的缺憾。应当指出,虽然年纪大的寡妇再嫁的速度快一些,但毕竟改嫁的人数少,尤其是50岁以上的寡妇,改嫁的人数很少,她们总共才33人,大约占全部寡妇的1/19。
    以上我们主要讨论了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欧洲寡妇的一些基本状况,说明了那个时代的欧洲,具有寡妇数量多、改嫁比率高和再嫁速度快的特点。下面我们分别探讨寡妇改嫁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二寡妇改嫁的经济优势
    人的生物属性并不是支配寡妇的婚姻行情的惟一因素。在对近代早期英国再嫁寡妇的年龄结构的分析中,人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寡妇甚至嫁给了比自己还年轻的男人(注:Jeremy Boulton,"London Widowhood Revisited:The Decline of Female Remarriage in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in Continuity and Change,1990,pp.127.)。这种情况主要与寡妇自身所具有的比较优越的经济状况有关。
    这里有一个事例,可以说明那些老寡妇是如何凭借手中的财富引诱年轻的穷光蛋;或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反映了年轻的男子如何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惜“卖身”给老寡妇的情形。
    这则故事出自于伦敦的一名星象家威廉·利利的自传。18岁的利利从莱斯特郡来到伦敦。那时,他身上的钞票总共只有7先令6便士。随身携带的行装有:衣服一套,衬衣两件,宽领带三条,鞋袜一双。但是8年后,当他与师傅的遗孀结婚时,他的命运已今非昔比了。他的师傅叫吉尔伯特·赖特,曾任盐业公司的师傅,以领年金为生。女主人赖特,是师傅的第三任妻子。师傅死后,寡妇赖特与当时年仅26岁的利利结婚。有趣的是,利利也是她的第三任丈夫(可见那个时代丧偶、再婚之频繁)。利利的自传是这样描写他与寡妇赖特的婚姻关系的。他说,我的女主人曾两度嫁给老头,现在她已决定不再受人诱骗。她有棕褐透红的皮肤,中等个子,身材肥胖,没有受过教育。她的求婚者很多。但她谢绝年纪大的男人,也不喜欢有些已经破落的绅士。我的同伴佣人经常说到,如果她与爱她的男人结婚,她不在乎他身无分文。我们之间的年龄和财富相差如此悬殊。但是,她所谈论的全是关于丈夫的事。有一天,晚饭以后,她当着我的面说,她不看重钱财,只是想要一个诚实的男人。我不加思索,当即向她表示,我本人就是那个诚实的男人,她回答我,说我太年轻。我说,不!我一贫如洗,但我会有爱情。就这样,老寡妇赖特与小伙子利利终于结成了秦晋之好。他们的婚姻持续了6年。据利利的说法,这期间,他们生活得甜甜蜜蜜。她去世时,利利已是拥有上千镑财产的富人了。他花了530镑在伦敦的滨河马路旁购置了房屋。做了8个月的鳏夫后,他又再次结婚。第二任妻子给他带来了500镑嫁妆。他的不动产和资本由此而进一步得到扩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