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Greek Civilization and Nationalism"辞条,刊Encyclopedia of Nationalism:Leaders,Movements,and Concepts,Oxford:Elsevier Science & Technology.2000. (25)(28)(29)(31)(33)弗兰克:《罗马帝国主义》,宫秀华译,第106、106、148、149、182页。 (26)杜兰:《恺撒与基督》,幼狮文化公司译,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第75页。 (27)(30)Cheter G.Starr,The Ancient Romans,p.100,p.101. (32)R.M.Ogilivie,Early Rome and the Etruscans,William Collins Sons & Co.Ltd.,Glasgow,1976,p.16. (34)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第46页。 (35)徐晓旭:《罗马统治时期希腊人的民族认同》,《历史研究》2006年第4期。 (36)弗兰克:《罗马帝国主义》,宫秀华译,第187页。 (37)Cheter G.Starr,The Ancient Romans,p.100. (38)A.E.Astin,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Cambridge,2008,p.244. (39)(40)弗兰克:《罗马帝国主义》,宫秀华译,第187、214页。 (41)徐晓旭:《罗马统治时期希腊人的民族认同》,《历史研究》2006年第4期。 (42)(43)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第114页。 (44)Harold Guite,"Cicero's Attitude to the Greeks",in Greece & Rome,Vol.9,No.2(oct.,1962),pp.142-159. (45)沃尔夫:《剑桥插图罗马史》,郭小凌、晏绍详等译,第80页。 (46)徐晓旭:《罗马统治时期希腊人的民族认同》,《历史研究》2006年第4期。 (47)沃尔夫:《剑桥插图罗马史》,郭小凌、晏绍详等译,第76页。 (48)徐晓旭:《罗马统治时期希腊人的民族认同》,《历史研究》2006年第4期。 (49)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第200页。 (50)刘爱兰:《从基督教的产生看古代文明的相互影响与交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51)林金水:《从罗可可之风看17-18世纪西方对东方文化的接纳与调适》,《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第2期。 (52)张广智:《继承与超越:西方古典文化三题》,《探索与争鸣》1994年第7期。 (53)解光云、房列曙主编:《中外文明史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93页。 (54)郝际陶:《罗马与希腊文化的变迁》,《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5期。 (55)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第129页。 (56)(60)刘爱兰:《从基督教的产生看古代文明的相互影响与交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57)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赵丰等译,第332页。 (58)蒙森:《罗马史》,李稼年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7页。 (59)巴洛:《罗马人》,黄韬译,上海出版社2000年版,第154页。 (61)Michael Bargan,Great Empire of the Past:Empire of Ancient Rome,New York,2005,p.95. (62)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第137页。 (63)(66)(69)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第81、33、82页。 (64)沃尔夫:《剑桥插图罗马史》,郭小凌、晏绍详等译,第81页。 (65)徐国栋:《共和晚期希腊哲学对罗马法之技术和内容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67)张广智:《继承与超越:西方古典文化三题》,《探索与争鸣》1994年第7期。 (68)陈恒:《希腊化的另一面:罗马的希腊化》,《学术研究》2005年第10期。 (70)格兰特:《罗马史》,王乃新、郝际陶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71)Wm.Stuart Messer,"The Roman World of Caesar,Cicero and Vergil",in The Classical Journal,Vol.19,No.6(Mar.,1924),p.359. (72)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赵丰等译,第333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