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唐朝付出了高昂代价,由回纥王子骨啜特勤和宰相帝德所统第三批援唐军的战斗力却远逊于前,对于唐朝的平叛战争并未起着多大的作用。乾元二年(759)唐军主帅郭子仪统诸路兵与叛军决战于相州,回纥援军也参与了此役,结果大败。“二月,回纥骨啜特勤等率众与郭子仪等九节度于相州城下战,不利”(54),至三月,“回纥王子骨啜特勤、宰相帝德等自相州奔于西京”(55),肃宗仍予隆礼宴接,厚赏,还赠送了一系列荣誉官号,“帝宴之于紫宸殿,赏物有差。庚寅,(廿四,4月23日)回纥特勤还行营,帝宴之于紫宸殿,赐物有差。乙未,(廿九日,4月30日)以回纥王子,彰除右羽林大将军,员外置;骨啜特勤为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员外置;辛丑(四月初五日,5月6日)回纥多害长吏(史?)等还蕃,帝宴之于紫宸殿,赐物有差”(56)这一记载似乎存在着文字错误,回纥王子即骨啜特勤,授右羽林大将军者应即其人,则授银青光禄大夫者非骨啜特勤,应为帝德。可见随着唐朝对回纥军事依赖性的日益加强,其政治地位日益降低。 正是唐肃宗盛宴厚结回纥援军首领之乾元二年(759)四月,噩耗传来“回纥毗伽阙可汗死,太子叶护先被杀,乃立其少子登里可汗,其妻为可敦”(57)。此传中之毗伽阙可汗所指非骨力裴罗而乃指葛勒可汗磨延啜,继立之登里可汗即移地健(非葛勒“少子”,而乃“次子”),骨啜特勤、帝德等闻丧各率部返国,从而结束了这位一代雄主的时代。 综上所述,可以概括出以下基本历史特征: (1)回纥奇迹式的勃兴同所遭逢的特殊国际机遇有关。正是后东突厥汗国的衰亡催化了骨力裴罗的称汗建国,唐朝国势的中衰则更有利于葛勒可汗武功盛世的形成。 (2)回纥作为唐朝的邻国,并未利用安史之乱的纷扰形势,拓宇唐境,而是借兵助其平叛,收复两京,对唐确有社稷再造之功,自是开创了两个不同民族、不同性质社会制度政权之间全方位互助、互补关系的新纪元。 (3)不应忽略的是,包括邦交在内的政治关系都受制约于国势的强弱。随着唐与回纥国势强弱的颠倒,两国关系也逐渐发生了位序倾斜,至葛勒可汗在位末期这一倾向已逐渐明朗化了。 *本文于1994年7月23日收到 注释: ①②《羽田博士史学论文集》录文。 ③《新唐书·拔悉蜜传》,卷二一七。 ④⑨(11)(12)(13)(14)(17)(18)(22)《磨延啜碑》第11行、12行、14行、15行、19~20行、22~23行、25~26行、26行、44行。 ⑤《册府元龟》卷九七五,外臣部,褒异二。 ⑥《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天宝四载。 ⑦《新唐书·回鹘传》卷二一七。 ⑧薛宗正:《突厥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第525页。 ⑩(30)(33)(34)(44)(49)《唐会要·回纥》卷九八。 (15)《文献通考》四裔考,二一,同罗。 (16)(42)《册府元龟》卷九七一,外臣部,朝贡四。 (19)(21)(29)《册府元龟》卷九七五,外臣部,褒异二。 (20)《资治通鉴》卷二一六,天宝十二载。 (23)白居易:《长恨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