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北魏宣武帝朝三后之争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学习与探索》2013年10期 李凭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北魏孝文帝临终确立以宗室为主的六宰臣辅政格局,旨在杜绝母后干政现象。宣武帝却排斥宗室而重用贵族于烈和母舅高肇,以求改变局面。于烈和高肇均将侄女送入宫廷,以此巩固自家权势。随着于、高两家外戚在朝廷沉浮,于氏与高氏也在后宫展开激烈斗争,但结局却是并无外戚支撑的胡氏胜出,进而导致胡太后临朝听政,这是孝文帝始料不及的。
    关 键 词:北魏 宣武帝 三后之争 顺皇后于氏 皇后高氏 灵皇后胡氏
    作者简介:李凭(194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澳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首席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从事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魏书》卷一三《皇后列传》记载,北魏宣武帝元恪名下有三位皇后,她们是顺皇后于氏、皇后高氏、灵皇后胡氏。于氏与高氏在宣武帝生前相继立为皇后。胡氏虽然被《皇后列传》冠以“灵皇后”尊号,但是她在宣武帝生前并未立后;胡氏之子孝明帝元诩践阼之后,她才先被尊后为皇太妃,后被尊为皇太后。“三后”在后宫展开了血腥的斗争。虽然于氏与高氏都有强劲的外戚支撑,然而最终胜出的却是胡氏。
    一、孝文帝遗诏除冯氏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三年(499)四月丙午日去世[1]185,临终对身后之事有所安排,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部署太子元恪继位。此事在《魏书》卷七下《高祖纪下》太和二十三年三月甲辰条下有简短的记载:“诏赐皇后冯氏死。诏司徒勰征太子于鲁阳践阼。”[1]185值得注意的是,元恪践阼之地不在国都洛阳,而在鲁阳。孝文帝下达此诏书时,正在征伐南朝之后回归洛阳的途中。他当时已经身患重病,担心自己的生命拖延不到洛阳,所以下诏征太子元恪赶往距离他较近的鲁阳践阼。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其实,孝文帝更加担忧的是皇后冯氏可能在皇宫挟持新天子以令朝廷,所以他一定要将太子调离洛阳。
    这位遭受孝文帝如此防范的冯氏,是已故文明太后的侄女孝文幽皇后。冯氏在政治上确实抱有强烈的欲望,《魏书》卷一三《皇后·孝文幽皇后冯氏传》记载:“后渐忧惧,与母常氏求托女巫。祷厌无所不至,愿高祖(孝文帝)疾不起,一旦得如文明太后辅少主称命者,赏报不赀。又取三牲宫中妖祠,假言祈福,专为左道。”[1]333
    后来,咸阳王元禧等人也道明了孝文帝遗诏的真谛。《幽皇后冯氏传》接着记载:“高祖崩,梓宫达鲁阳,乃行遗诏。北海王详奉宣遗旨,长秋卿白整等入授后(冯氏)药。后走呼不肯引决,曰:‘官岂有此也,是诸王辈杀我耳!’整等执持,强之,乃含椒而尽。殡以后礼。梓宫次洛南,咸阳王禧等知审死,相视曰:‘若无遗诏,我兄弟亦当作计去之,岂可令失行妇人宰制天下,杀我辈也。’”[1]334-335咸阳王元禧等宗室诸王的议论与孝文帝的思虑相一致,都不愿意出现“妇人宰制天下”的局面。由于诸王坚定地执行遗诏,幽皇后冯氏未能逃脱引决的命运。
    在下诏杀皇后与征太子的同时,孝文帝还顾命六宰臣辅政,因为新天子年纪尚轻。上引《高祖纪下》接着记载:“诏以侍中、护军将军、北海王详为司空公,镇南将军王肃为尚书令,镇南大将军、广阳王嘉为尚书左仆射,尚书宋弁为吏部尚书,与侍中、太尉公禧,尚书右仆射、任城王澄等六人辅政。顾命宰辅曰:‘粤尔太尉、司空、尚书令、左右仆射、吏部尚书,惟我太祖丕丕之业,与四象齐茂,累圣重明,属鸿历于寡昧。兢兢业业,思纂乃圣之遗踪。迁都嵩极,定鼎河瀍,庶南荡瓯吴,复礼万国,以仰光七庙,俯济苍生。困穷早灭,不永乃志。公卿其善毗继子,隆我魏室,不亦善欤?可不勉之!’”[1]185顾命六宰臣都已经官居要职,位为上品,掌握着朝廷最有权势的衙门。他们合力辅佐新主本是分内职责,为何还要再加上一层所谓“辅政”的身份?孝文帝刻意如此,当然是希望“公卿其善毗继子,隆我魏室”;尤其是,旨在依赖朝臣抵制后权,杜绝再度出现文明太后冯氏临朝听政那样的局面[2]。孝文帝的考虑确实长远,然而政治上并无一劳永逸的措施。孝文帝死后,形势的发展竟与他的设计迥然相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