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江南的饮食结构及相应的产业结构 上引《史记》、《汉书》表明,古代江南的饮食结构为“饭稻羹鱼”,与之相应的产业结构则是“火耕水耨”式稻作农业和以鱼为主的水产品采捕业。据隋志,这一地区的稻作方式及饮食、产业结构,似乎与汉代“江南”无大差异,然而这种形象,却与六朝时期长江下游特别是三吴地区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极不相称,更难以解释这一地区在唐代何以突然成为全国的经济、财赋中心,所谓“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三吴者国用半在焉”(11)。即使就饮食结构而言,六朝时期的江南较之秦汉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洛阳伽蓝记》卷二《城东·景宁寺》: (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529),(梁武帝)萧衍遣主书陈庆之送北海(王元颢)入洛阳,僭帝位。庆之为侍中……于后数日,庆之遇病,心上急痛,访人解治。(中原士族杨)元慎自云“能解”……即口含水噀庆之曰:“吴人之鬼,住居建康,小作冠帽,短制衣裳。自呼阿侬,语则阿傍。菰稗为饭,茗饮作浆,呷啜莼羹,唼嗍蟹黄……网鱼漉鳖,在河之洲,咀嚼菱藕,捃拾鸡头,蛙羹蚌臛,以为膳羞……急手速去,还尔扬州。”又同书卷三《城南报德寺》: (延贤)里内有正觉寺,尚书令王肃所立也……肃(自南齐)初入(魏)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12)。上引可见,南北朝时为北人所嘲笑的南人饮食习惯,除了传统的水产嗜好(“饭鲫鱼羹”、“呷啜莼羹,唼嗍蟹黄”、“咀嚼菱藕,捃拾鸡头,蛙羹蚌臛”)之外,又新增了“茗饮作浆”、“渴饮茗汁”即饮茶。尽管长江全流域都有饮茶的传统,但作为社会上层时尚的茗饮,却是兴起于东晋南朝政治中心——首都“建康”(“丹阳”、“扬州”),尤其在社会上层蔚为时尚(13)。尽管入唐以后饮茶风气渐次席卷南北,但茶叶产地仍集中在南方,如所周知,作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的《茶经》,即撰写于吴地。总之,“饭稻羹鱼”、“茗饮作浆”的饮食结构,与之相应的稻作农业和渔业水产并重的产业结构,以及新兴于唐代的茶业,构成了汉唐间江南经济生活的主要特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