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论 甲午战争后,日本海军长期以长江流域作为对华扩张的重点,逐步将上海至重庆之间的区域纳入所谓“巡航警备”范围之内,使日舰在长江流域各重要口岸的驻泊常态化,其根本动力来自日本在华开辟市场、获取资源的需要,其基本任务是以武力来维护和扩大日本的侵华权益。这一时期,日本海军以炮舰恫吓、陆战队登岸长驻、为日本商船武装护航等手段,大肆打压沿岸反抗运动或不利于日本的力量,所充当的对华压迫者角色,相比同时期在长江流域的欧美海军往往过之。 长江流域的日本海军力量,起初是“常备舰队”派出的一两艘军舰,后历经“南清警备枝队”、“南清舰队”、“第三舰队”(包括隶属于该舰队的“第五战队”、“第七战队”)、“遣支舰队”和“第一遣外舰队”,编制多有变化,在对德开战后的三年间还曾实行无“巡航”“警备”,但基本趋势是其实力逐步增强,且在重要口岸逐步非法拥有服务于“巡航警备”的陆上设施、在上海和汉口具备组装河用炮舰的能力,由此得以充当炮舰政策的得力工具、日本在华军力的重要分支,对长江流域乃至于中国局势的影响不可小视。 日本海军在长江流域的“巡航警备”,原本是步欧美列强后尘,又是在所谓英国在华势力范围内展开,起初在能力上较之英国等国海军相差甚远。但在日俄战争后,其势力扩展迅速,到民国建立前后,日舰在长江流域的数量及分布口岸大体上仅次于英舰,而论其活动面之广,则不亚于其他各国海军,且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国民革命兴起后。对此,仅从日本因素分析,不能充分说明问题。纵观这一时期,英国对日本海军在长江流域的“巡航警备”从未设置障碍、予以扼制,而是彼此“协同”。究其根源,当为英国对日本侵华的支持和利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英国为日本海军在长江流域迅速扩张铺平了道路。 甲午战争至大革命前,正是中国深陷半殖民地泥淖、面对外国入侵几无招架之力的时期,但日本对中国的欺凌,尤其是强逼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以后的一系列侵华行径,导致中国民众的反日风暴迭起,从而促使国民革命展开。然而,日本侵华势力却日益猖獗,日本海军对于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都以增强在长江流域的武力来施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日本海军不仅仍在中国江海实行“巡航警备”,还在上海、汉口长期非法驻扎陆战队,以加强威慑和控制。后来,对于日本陆军先后在东北和华北策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日本海军分别以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来呼应;在日军对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的大举进犯中,也积极充当了重要突击力量。在中国兴起国民革命之后,日本逆流而动,不断加重对中华民族的压迫,一步步走上了侵华战争之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