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种族”与政治:晚清宗室寿富之死及其回响(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民族研究》2014年3期 戴海斌 参加讨论

    三、殉难始末
    寿富为内阁学士联元之婿,戊戌后,一度寄居岳家。《纪宗室伯茀太史寿富殉节始末》(以下简称《始末》)记翁婿交谊:
    太史之外舅联仙蘅学士,素治宋学,官楚时,闻太史讲新法,严函往复,翁婿谊绝矣。迨学士内用,始知太史恳恳忠爱,原本义理之学,不同世之号新法者。都下事急,召对诸臣,学士痛哭力争,极陈万国律法利害,公使必不可戕。某王出班叱曰:“联元可杀!”赖太后默然,乃免。太史私告密友,以为吾外舅决不能终免。盖学士所陈,皆据其言入告也。及七月十七,学士卒赴东市。太史忧国之外,又加以私痛矣。(45)
    按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七日,联元以“召见时任意妄奏,语涉离间”,奉旨即行正法。(46)联元之诤谏有受乃婿影响的潜因,而寿富由联元之死亦深有触动,故林纾谓“公闻耗大悲,自咎以言论陷联公于厄,自是死志已决”。(47)联元死后,家属逃匿于寿富家,载漪等人“以寿富重新学亦指为袒外”,有人劝其避锋芒,寿富告之:“吾宗亲也,宁有去理耶?”(48)
    从其好友华学澜的日记看,寿富对京师义和团的观感明显不佳,(49)至于团、军围攻使馆教堂之举,更加不以为然。据《清史稿·寿富传》,“及拳乱起,乃上书荣禄,言董福祥军宜托故令离畿甸,然后解散拳民,谓董为祸根,拳其枝叶耳”,其议虽未见纳,但寿富出此言论,应属可信。
    庚子坐困围城之际,寿富作有一韵《和君遂》,曰:“故人天末问平安,拈笔临风意万端。浩劫华夷同苦毒,危时仕隐两艰难。白云芳草应无恙,玉宇琼楼日愈寒。别后情怀验双袖,至今热血不曾干。”唱和者吴保初为其挚友,自然直曝胸臆,时人从中拈出“浩劫华夷同苦毒,危时仕隐两艰难”一句,谓为“粹然儒者之言,能见其大,亦可见临难授命,固持之有素矣”。(50)
    事变至亟,寿富见事不可为,已显死志。《始末》记:
    自拳匪祸作,太史极以内廷为忧,四向穷探消息,一日忽翻然曰:“毋庸问矣!无论如何结束,总非好局面。吾思之极矣!大清臣子,只有一死字,及今尚有自主之权耳。”有叩以急策者,取案上笔书曰:“先救皇上出险,然后再议办法。”间有劝太史出避,怆然不对。(51)
    王照《方家园杂咏纪事》录寿富生前与华学涑一番对话:
    学涑字实甫,外兵入城时尚在京,与寿伯茀太史比邻。伯茀之殉难,曾先告实甫。实甫阻之曰:“洋兵入城,与国祚无关,何必以身殉?”伯茀曰:“我亦确信洋人不灭我国,但我知太后拉皇上去,则将来议和之后,皇上终不能脱出太后之手。大清不久仍必灭亡,吾何必多活数年。”实甫无以难之,伯茀遂将身后事能实甫焉。(52)
    按《始末》一文源出当时报道,“由各京友来函及京员南下口述者,汇以付报”。华学涑父金寿为王照之母舅,学涑与寿富关系亲近,故此条材料可信性较高。综上看,寿富临终最关切者,实为光绪帝安危及将来地位,因对联军入京、两宫西逃的前景已有不祥预期,故死志甚坚。
    七月二十一日,八国联军攻京师。《清史稿》本传谓“城陷,寿富自题绝命词,并贻书同官”、按“同官”即华学澜。寿富付送遗嘱事,时在二十二日:
    伯茀送来信一纸,七绝三首,其尊甫竹坡老伯年谱、奏议数包,嘱为守护,已有死之志。鸣西急往劝伊,少时归。余又到伊处婉劝,据云两宫虽无恙,而社稷为墟,目不忍覩,其志甚坚。谈许久归。(54)
    绝命词已见篇首,信文录下:
    大事已去,仆国破家亡,万无生理。老前辈如能奔赴○○○(原文如此——引者按)行在,敢祈力为表明,仆死于此地此时,虽讲西学(此四字系补入),并未降敌。家人有不欲死者,尚祈量力照拂,如死亦听之。外有先人奏疏、年谱及平生著作,并以奉渎,亦祈量力保全之,敢百拜以请。匆匆不及走别,是为至感。石甫、鸣西二弟均此不另。
    外附一纸云:
    小诗呈政,并祈便中呈示南皮师、寿州师、张季直、郑苏龛、卓芝南(孝复,刑部主事,福建人)、高啸桐(凤岐)、方雨亭(家澍)、林琴南(纾)、康步崖(詠,以上并福建人)、张小帆(曾敭,福建布政使)。以上诸人,惟卓君在京,见时祈示之为祷。(54)
    按遗嘱所示,可见寿富生前主要交际圈子。“南皮师”即张之洞,“寿州师”即孙家鼐,均为寿富的师长辈。张曾敭,张之洞侄孙。张謇,字季直,光绪二十年状元,翰林院修撰。余如郑孝胥、高凤岐、方家澍、卓孝复、林纾、陈衍等,均系光绪八年壬午科举人,宝廷典试福建时所取士。乙未(1895)林纾为《偶斋诗草》序曰:“壬午公典闽试,纾幸出门下。因尽读公昔作古近体诗。癸巳(1883)纾来京时,公已罢官就第。纾与同门高啸桐(凤岐)、卓芝南(孝复)、方雨亭(家澍)并来觐,公常服出见。”《今传是楼诗话》亦谓:“竹坡典闽试时,得人称盛,海藏、石遗、畏庐诸老,均隶门籍。”(55)宝廷晚年“闭门谢客,门生故人外,罕得见者”,(56)交往对象多出自福建学政任上形成的人际网络,而寿富长期随侍其近旁,他的朋友圈也相应带有鲜明闽籍色彩,与前述诸人交游最密,并多文学唱和。(57)
    寿富于临终前夕,将先世奏疏、年谱及生平著述托付华学澜,详陈赴死之由,请量力照拂“家人有不欲死者”,又录绝命词请转呈京内外诸师友。身后事处理得如此平静从容,可见其选择自杀已经深思熟虑。
    关于寿富及家人死状,无论时间、人数或自杀方式,皆不乏异说。(58)今据三种记载较详实的文献加以勘对确认。《始末》记:
    二十三日,洋兵入西城,喧传若竖白旗者免死。太史与仲茀急仰药。其未字堂妹,年三十二岁,夺所遗药令八岁妹咽后,亦引药自咽。其婢名隆儿者,感主人义,亦服药誓死。未几洋兵已至隔院,太史惧不即死,为所辱,曳诸人入两厢投缳于梁,体重绳绝,砰然坠地。仲茀急为扶上,即履仲弟肩,复上缳。仲茀又为妹婢从容理缳毕,出门趋南屋,仅觅得细绳,回至西厢,阖其门投缳当门死焉。此七月二十三日巳刻事也。太史年三十有六,仲茀三十有二耳。(59)
    林纾《行状》记载大致相同,同时自杀者五人,即寿富,弟寿蕃,妹(一作堂妹)隽如、淑如,侍婢隆儿,均系自经死,死时皆作“七月二十三日巳刻”,即午前9—10时。复按,庚子十二月初十日,大学士崑冈据翰林院编修黄曾源等呈报,上《遵旨续查第五次恳恩赐恤折》:
    (寿富)七月间闻有洋兵踪迹,遂与出继胞弟右翼宗学副管·四品宗室寿蕃及堂妹·原任刑部侍郎宝森之长女、次女同时仰药,犹恐未及复,相率投缳自尽。其妹之婢隆儿亦同时殉主。(60)
    由此可确认,自杀者除寿富外,尚有弟寿藩等四人,先以仰药,因恐时迫不及,复集体投缳致死。寿富因体重绳绝坠地,由其弟寿蕃抱持协助,方殉成。寿蕃,号仲茀,右翼宗室副管,书载其人“生平以节概自命,所见乃与公(寿富——引者按)同”、“平日有燕赵侠士之气”、“肮脏负奇气,有古烈士之风”。(61)殉难之日,他为兄妹一一“理缳”毕,最后从容赴死。
    又联元二女,即寿富、寿蕃之妻,“其妯娌为联氏眷力持,得以不死”。(62)寿富有二子,长伯壤,早夭,次橘涂(一作菊徒),时九岁;寿蕃亦有二子,序恺、序恪,时俱年幼。然而,光绪乙巳橘涂“以喉疾殇”,庚戌序恺、序恪复因疫“两月间先后并夭”。(63)宝廷一门,除两个儿媳,几乎可谓阖门死绝,无有继嗣。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