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清代关中土地问题初探(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4年 胡英泽 参加讨论

    四、占地规模
    受资料限制,目前还缺乏清代关中地区一个村庄、一个县甚至更大范围的家户占有土地状况。尽管如此,从现有资料出发,还是可以勾勒出清代关中各县部分家户占地规模的大体轮廓。
    据关中的地方志记载,清代没有田产的家户众多。华阴县李世耐,父殁后,继母所生二子与耐析居,贫无锥土,佃田而耕,恒挑卖豆腐为生。(73)澄城县问鹏汉死时,“废其产殆尽”,妻张氏织纴抚孤,其叔父某怜其孤寡,给张氏六亩田以资生活。(74)韩城县史可志早亡,家中耕地崩没于河,妻贾氏纺绩食贫,养亲育子。(75)韩城县吕个臣,家赤贫,为人佣工。(76)咸阳县马家庄的王克生,家贫无产,以卖水为生,年逾六十,依然卖水。(77)鄠县秦渡里王贤,家贫为人傭,供亲,衣食未尝少缺。(78)鄠县聂宏,美泉里人,家贫,以市酒为业。(79)岐山县郾河村人魏某,死无葬地,郭衍秀捐出自己田地以作为魏某的墓地,并写诗道:“变卖庄田需得留,不留反贻后人忧,试看死无葬身者,不顾前头顾后头。”(80)
    有的家户只有一亩或数亩耕地。据韩城县志记载,“中人之产,田不能过五亩。”(81)韩城县的强奇才家,只有河滩地一亩。(82)郃阳县舟子陈某家酷贫,生一男一女而死,留给妻子李氏的家产仅田一亩,屋二间。李氏为了抚养子女、赡养翁姑,佃耕坡田十余亩。(83)澄城县,俱亡,留孙麒生,翁姑年迈,田产仅二亩。(84)鄠县三过村牛钟麟,家仅滩田三亩。(85)鄠县秦渡里张一灵,家贫,仅有薄田数亩。(86)鄠县庠生纪中立,家素贫,薄田仅数亩,破屋仅数间。(87)鄠县淇村仝材,家甚贫……遭数丧,仅有薄田数亩,尽鬻之以送死者,而仝妻李氏惟纺绩为活。(88)鄠县赵寿山家祖上,田三亩,屋间半,甚艰难也。(89)赵寿山之母,于归之初,家徒四壁立,仅数亩田耳。(90)兴平县刘恒俭之妻,“适刘未几,丧偶寡居。遗子三,长及次皆数岁,最小者才数月耳。孤苦零丁,已难度日,所依者惟伯兄一人。无何,伯兄又与析居。所分田数亩,房数椽,真所谓仰不足事,俯不足畜,子日啼饥号寒,几为乞讨。……夜则为人织纺,昼则代子耕作,以为糊口计。”(91)咸阳县史秉银家贫,家中仅薄田数亩。后史秉银亡,其妻朱氏,亲自溉种数亩薄田,供养翁姑。(92)岐山县仁智里的刘锡儒,“幼极贫,薄田数亩。”(93)
    有的家户占地十余亩。朝邑县龙门村刘氏,为学舍厨师,家有田十余亩。(94)鄠县焦阳村人邓福益,“力农而贫,守田十余亩,间以肩挑为生活。”(95)
    论者常以《三原县志》记载为例,说明当地农户占地规模一般不超过十亩。其实,研究者对此的理解有一定的片面性,为了有助于对清代三原县农户的占地面积的正确认识,兹将原文抄录如下:
    县北二峪左右,水泉滋润,种植蔬果,其利较厚,地价亦贵,中人之家,不能逾十亩,世守为业,可资俯仰。其余山坡平地,水泽绝无,克勤力作,虽瘠犹未为累。一遇旱虐,维正难供,轻去其乡者有之,是在可牧者因时量地,加意劝阻之有方也。(96)
    上文显示了两条重信息:十亩之田,系指清、浊二峪左右的水田,水田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收益较大的作物,而非粮食作物,这十亩水地的收入相当其它类土地面积多少亩并不详知;水田之外的其余土地,虽然贫瘠,但县民仍然克勤力作,并不“以田为累”。因此,这里所讲十亩之田,是三原县较小范围内的、水泉灌区内的占地规模,并不能代表三原县整个农户的占地规模。
    这种情况亦见于关中其他各县。对于蔬果一类的土地及其收益,朝邑县有“一亩园,十亩田”之民谚(97),诚如斯言,三原县清浊二峪附近的十亩水田,相当于一百亩普通耕地的收益。
    还有,澄城县西河居民,多治菜园,以供城内之用,其他地方如大峪河上流、孔走河、长宁河、吉安城水附近,均有菜园,供澄城县北乡食用。(98)具体来看,西河水田计地约达百亩,均种蔬菜;董家河约四五十亩水地,系由旱地改筑,全凭人力灌溉,也种蔬菜;长宁河除种植水稻外,蔬菜类沿河各处多有之;孔走河,流长约四十五里,沿河各处种植少数蔬菜,惟玉泉流注处水果较多;吉安城南水,流长约四十八里,沿岸若善化村、庐家社、李连咀、马村、史家河等处,也有少数水田种蔬菜。各河流域皆有水田,除种植蔬菜外,有树芦苇者、有艺谷类者、有种水稻者。(99)
    再如盩厔县。县境有水利可用者,“或就近凿塘蓄水,种鱼鳖及莲芡茭蒲,或别为竹林、果园、菜畦、蔬圃,或相地势置水磨水碓,每一处抵腴田十亩,居民赖藉者尤多,此又田中之田,利中之利。”(100)
    有的家户占地二十亩以上至数十亩。乾隆、嘉庆年间,潼关县汤魁武家有薄田二十余亩。(101)澄城县奉禄里蟒猛村王建德有兄弟七人,王建德卒后,兄弟七人析居另爨,王建德妻杜氏分田二十亩,衣食之费粗有所出。(102)兴平县杨心善之妻崔孺人,“年方及笄,即于归杨心善为妻,□知尽妇道矣。清光绪十七年,原上新庄同族崔纪凤等,成群将孺人祖遗田地四十亩强割运尽,又欲将田地全卖。孺人恸母家祖祀中断,哭泣亟阻,只留田地六亩。”(103)鄠县某氏,因为打官司费用,把自己数十亩田产变卖。(104)澄城县党欣廷,“故田家,有瘠壤数十亩,家无僮仆,躬亲耕作。”(105)长安县张伸,为县学生,顺治年间曾出卖自己耕地六十亩为人偿欠,其家占地至少在六十亩以上。(106)光绪年间,长安县铁水明家有田七十余亩。(107)泾阳县赠公“有瘠田数十亩,芜秽不治,公昼趋耘锄,夜则扃户。”(108)岐山县苗家里苗启疆,有稻田五十亩。(109)另据泾阳县志记载,泾阳乡民“习种布花数亩、数十亩不等”。(110)这虽然反映的是乡民种植棉花的状况,但侧面也提供了土地占有规模的信息。
    从地方志、碑记所载,可以发现,关中各县占地规模既有薄田数亩的家户,也有占地数百亩的家户。富平县志记载,“田百亩者不多见,妇子胼胝,水旱少逢,啼饥立见。”(111)论者常以此判断关中占地百亩及其以上者极为少见,这种认识并不全面。
    占地一百余亩者。白水县志记载,“大致种地一顷者,即种麦七八十亩。”(112)虽是宽泛之说,也揭示了一些史实。临潼县鬲明义田业分为两处,一在西北里,计十九亩,一在北田里,计一顷零七亩,共计一百二十余亩。(113)鄠县曹村堡同让之元配徐氏死后遗留二幼子,家道中剥。继配李氏,未一年,同让又死。李氏素性静而严恪,能耐烦剧。非但娴女红、善训子,尤于内外产业即田舍力穑之事,无不料预精详。吃苦茹辛、惨淡经营,初则薄田数十亩,继则增至百余亩。(114)汉中府城固县衡张氏与其子生隙,“借报效之故,借债五千,又以腴田百亩有奇折银五千,一并交府,为请二品封典。既而借口应还前债,贱售壩田百三十亩,得五千金,以二千买屋,余皆为所暱之杜春陵分用。”(115)从家庭财产讼案可知,其家至少有腴田百亩以上。蓝田王姓有绝地一百三十亩,其中腴田二十一亩,余则硗確之地。(116)鄠县王世禄,七岁时父母俱亡,遗破房一间,薄田四亩。王世禄年虽幼而勤劳耐苦,因以成立,置田营室,家亦小康。王世禄死后,长子知恭奋志力农,克大家业,田增百余亩,房增数十间。(117)耕地比原来增加了百余亩,表明王世禄家的耕地面积不止百余亩。
    占地二三百亩者。咸阳刘君弼“岁有瘠田二百亩,每亲历沟塍,率奚僮数人,课之耕作,寒风淅沥,昏暮弗休。”(118)鄠县贾十洲,“十五丧父,其母于孺人孀居,抚养兼教,诣学攻书。迨后各立门户,田亩两顷有奇,公居心仁恕,分田二十余亩。”(119)富平县张市村的韩文星家族历经十二世而同居,其家占地至少在三百亩以上。(120)道光时,盩厔县殿紫村钱上舍,贷钱买田至三百余亩。(121)
    占田数百亩者。元、明之际,三原县龙桥镇李子敬,以市药为业,“关中顷经荒,北有田业者,率贱售救死,时君所买田,凡约数顷。厥后例听倍其直以赎,君惟取初价,即归其主。”(122)
    明代关中各县有一些占地数百亩的大土地所有者,而且不属于官绅地主。前已述及,明嘉靖五年(1526),泾阳盐商王舆曾买田数百亩。此外,还有一些占地较广的大土地所有者。富平县李因笃之父,将田产由二百亩扩至八九百亩。(123)
    到了清代,关中各县仍然存在占地数百亩甚至七八百亩的大地主。澄城县阴泉里翟家庄子村的翟继业,生于雍正壬子(1732),卒于道光八年(1828),家境自幼贫寒,仅有薄田数亩,后艰苦起家,买地四顷有余。(124)朝邑县的张兴顺货卖木器积资置买田产,数十年后,家中有田数顷。(125)鄠县张日赞,田数百亩,号素封。后家道衰落,仅存五十亩,家人忧倾覆,后克勤克俭,复有田数百亩。(126)富平县党玺珍,有田数顷。(127)澄城县连文玉,家居白其里北酥酪村,少时有田三十亩,后增至七百余亩,慷慨乐施,子孙有读书为诸生者。(128)朝邑县赵渡镇的刘大受在“安仁镇有田七八百亩”。(129)
    有占地数十顷者。华阴县员汝舟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殁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以家遭穷迫,因废举子业,事家人产,时筹幄算,不十余年而资累钜万,田连阡陌。”(130)同治年间,大荔县羌白镇青池村回族大地主温纪泰占有田地很多,经过庞家庄、张家堡,到渭南县官路镇,到处都他家的田地。温纪泰家里的耕牛也很多,相传有卖牛笼头的来到村里,他全部买下还不够使用。他家耕地时,牛马成群,如同过会。当时有一附近汉人村在演戏,但群众不愿看戏,而要看温纪泰田里的耕地。(131)渭南县职员姜恒泰在省城开设钱铺,光绪十四年(1888)十二月关闭潜逃,历年欺骗借欠省城本邑各绅民银两,约计十余万之多。……其家现有生意三十余座、囤麦数千石、腴田数十顷。(132)
    碑刻、地方志的记载显示,这些占地百余亩、二三百亩、数百亩乃至七八百亩、八九百亩土地的业主,从他们的出身来看,多是平民地主,不属于有权有势者;从他们的占地规模来看,有高达七八百亩、八九百亩者。研究者常以关中占地一千亩者罕见为论,何以一千亩为标准?七八百亩、八九百亩和一千亩的差距有多大?当然,笔者也注意到,一些占地较广的业户,创业之初,非为权势者,在其占地较多以后,家中有出现低层功名者,也有因捐赈而获官府加衔者。但同时,也有占地数百亩者,号称“素封”,家中并未有功名者、权势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