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1950年代的教授分级与史学大家(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中国历史评论》2014年 屈宁 参加讨论

    
    注释:
    ①有关这方面的论著主要包括:赵炳起:《教授分级制的提出与架构》,《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袁海泉、力量:《论教授分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张晓唯:《高校教师管理:分级的公平与效率》,《江苏高教》2007年第3期;徐彬:《1956年一级教授评定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萧永宏教授;奚平:《教授分级能够走多远》,《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6月9日;刘青:《大学教授分级问题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王建华教授。
    ②《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68—172页。
    ③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507页。
    ④《关于高级知识分子待遇问题的意见》,转引自智效民《1955:著名文化人收入知多少》,《同舟共进》2008年第10期。
    ⑤《关于高级知识分子待遇问题的意见》。
    ⑥《关于高级知识分子待遇问题的意见》附录“全国860位高级知识分子及高级艺人待遇名单”。
    ⑦冯友兰:《发挥知识分子的潜在力》,《人民日报》1956年1月15日。
    ⑧冯友兰:《发挥知识分子的潜在力》。
    ⑨费孝通:《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人民日报》1957年3月24日。
    ⑩《教授工资评定标准(修正稿)》,转引自徐彬《1956年一级教授评定之研究》,第11页。
    (11)朱懋铎:《陈同燮》,载孙长俊主编《山大逸事》,辽海出版社,1999年,第63页。
    (12)季羡林:《回忆汤用彤先生》,《光明日报》1997年5月28日。
    (13)现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先生在其回忆录中指出:“上世纪50年代的中山大学,全校只有陈寅恪和姜立夫二人领取一级教授的工资。据说人民政府每月发给人民币381元,人们戏称为‘381’阵地,它是学术地位最高的标尺。在‘知识就是力量’的号召声中,许多人把它作为追求的目标。”《中大往事:一位学人半个世纪的随忆》,东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第28页。
    (14)吕涛、周骏羽整理:《周谷城传略》,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6页。
    (15)季羡林:《回忆汤用彤先生》,《光明日报》1997年5月28日。
    (16)徐彬:《1956年一级教授评定之研究》,第30页。
    (17)《北京大学校史》(1898—2003),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68页。
    (18)《吴宓日记续编》第二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546页。其中的琴、良二君系指邓子琴、孙培良两位教授。
    (19)《吴宓日记续编》第二册,第553—554页。
    (20)原名单以学校为序排列,不分学科专业,本文将其中所列历史学家择出,计53人,另据其他相关材料补入13人(包括北京大学之汤用彤,山东大学之陈同燮、黄云眉、郑鹤声、王仲荦、赵俪生,华东师范大学之吕思勉、吴泽、李平心、束世徵、陈祖源、徐德嶙、戴家祥),共66人。
    (21)王恩田:《张政烺先生调离北大的前前后后》,载张永山编《张政烺先生学行录》,中华书局,2010年,第72页。
    (22)张先生为山东荣成人,胶东口音很重,语速较快,天马行空,随欲而发,虽不成体系,然信息量极大,只有细心的学生才能从中受益。据宁可先生回忆:“张先生讲课速度比较快,似乎有点急于把自己的话传授给学生,因此显得缺乏系统,杂乱无章,东一句西一句,不时出些支岔,从这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好像身上装了一个话匣子,新鲜话题不断在里面躁动,随时会顶开盒盖,跳出一两件来。他对此似乎也无法控制,却又拙于表达,额头冒汗,面带愧色……同学开始对他这种讲法不甚满意,也抱有一丝同情和几分谅解。历时稍久,特别是到课下整理乱糟糟的笔记和他随口提到的专书论文时,就慨叹他讲课内容的丰富和涉及知识的广博。那里不仅有学科前沿的种种新成就,也有独到的精辟而又新颖的见解。”“听了一个学期张先生杂乱无序东拉西扯的课,跟着读了一些相关的书、文,谈不到对这段历史有什么系统清楚的了解,却培养了我对中国历史的浓厚兴趣,似乎也领略到了一点治史的门径。”见宁可《回忆在北大受业时的张政烺老师》,载张永山编《张政烺先生学行录》,第3—4页。可能正是这些无伤大雅的“微瑕”,成为其时部分人排斥和打压异己的借口。
    (23)邹衡:《我的老师张政烺先生》,载《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4页。
    (24)参见尚小明:《近代中国大学史学教授群像》,《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1期。该文指出,上述所举诸教授,之所以堪称“精英中的精英”,其一大共同点在于能够在当时频繁的人事流动中,“在某一时期内获得某些大学少则5年,多则10余年,乃至20年以上的聘用”,而其“学识和在学术界的影响,是他们能够不断获得续聘合同的重要原因”。
    (25)《上庠大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10年生长史(1901—2011)》上册,第169页,内部流通本。
    (26)《“一级教授”之命运》,网络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ed47f60100bz71.html。
    (27)《刘文典全集》第一册,《淮南鸿烈集解》胡适序,安徽大学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1998年。
    (28)《刘文典全集》第二册,《庄子补正》陈寅恪序。
    (29)《刘文典全集》第三册,《书信辑存·致胡适九》,第795页。
    (30)《刘文典全集》第三册,《书信辑存·致梅贻琦》,第841—842页。
    (31)李学勤:《为祖国争光吐气——读〈刘文典全集〉》,《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32)《刘文典全集》第一册,《前言》。
    (3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24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