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论永乐“郡县安南”对“郑和下西洋”之影响(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文史哲》2014年5期 杨永康/张佳玮 参加讨论

    二、郡县安南与郑和下西洋进程之发展
    永乐四年七月,朱棣命成国公朱能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平西侯沐晟、新城侯张辅为左右副将军,统兵八十万征讨安南。战事进行得很顺利,不到一年,永乐五年五月,胡氏父子被俘,明军讨平安南。六月初一,朱棣以平安南诏告天下,改安南为交趾,设立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正式将安南变成明朝的一个省。有学者认为朱棣“郡县安南”的决定过于草率,指责他忘记了祖训中“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的告诫。若如此兴师动众仅仅为了给安南一个教训,那确是草率的和不负责任的,但事实告诉我们,朱棣“郡县安南”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那就是实现明朝在中南半岛的军事存在,与郑和船队遥相呼应,从陆路和海路共同巩固西洋朝贡体系。安南地处中国大陆与中南半岛的连接处,可以充当明朝经略西洋的跳板,地理位置极为重要。“郡县安南”之后,明朝可以更容易地控制中南半岛,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剌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剌、旧港、爪哇、浡泥等国。郑和船队的存在是暂时的,明朝交趾省的存在则是长期的。成祖谓人曰:“安南黎贼悉已就擒,南海之地廓然肃清。”(18)正道出“郡县安南”最直接的影响。
    占城是宝船队在南海最重要的交通中转站,有多条航线通往南海诸国,舟师往来频繁。郑和船队每次出海或返航都要到占城北部新洲港补给休整。安南胡氏政权意欲在中南半岛自立正朔,肆意妄为,侵扰邻国,劫掠贡使,极大地扰乱了这一地区的秩序,也影响了这一地区的海上交通。安南一度攻破占城首都,占城数次向明朝求救。成祖征讨安南时,敕谕占城国王“严兵境上,防遏要冲”(19)。当明军南下时,占城军也北上夺取失地。“郡县安南”之后,明朝与占城直接接壤,加强了对这个交通中转站的控制。满剌加地处马来半岛的尖端,扼南海与印度洋海上航道之要冲,是郑和下西洋的必经之地,也是西洋最重要的交通中转站(20)。其国与暹罗为邻,经常受其侵扰。“郡县安南”之后,明朝对暹罗的压力增大,迫使其与占城、满剌加、苏门答剌和平相处,此后满剌加彻底依附明朝,成为郑和船队驶入印度洋的基地。由此可见,从陆路稳定中南半岛对郑和下西洋航路的畅通有着重要的意义。有越南学者认为,明朝郡县安南后将它“变成一个作为与东南亚和西欧各国船舶往来通商的根据地”(21)。“郡县安南”大大提升了明朝对南海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为郑和下西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另外,安南作为一个肆无忌惮挑战明朝宗主国地位的典型被兴师问罪,并被纳入明朝的直接管辖之下,这对西洋番国起到了杀鸡儆猴的警示作用。明成祖屡次对安南容忍宽赦,但安南却屡教不改,反而更无所忌惮。永乐四年,郑和舟师尚在第一次下西洋的途中,若不严惩安南以儆效尤,恐怕难以在西洋诸国面前树立威信,更谈不上建设朝贡体系。事实上,成祖在郡县安南后,曾多次以安南之事警诫、震慑不安分的番国。
    舟师首次下西洋路经爪哇时,正值爪哇国东、西王相互攻杀,明官军登岸市易者一百七十余人为爪哇国西王所误杀。永乐五年九月爪哇西王遣人来谢罪。成祖敕谕曰:“尔居南海,能修职贡,使者往来以礼迎送,朕当嘉之尔。比与东王构兵而累及朝廷所遣使百七十余人皆杀,此何辜也。且尔与东王均受朝廷封爵,乃逞贪忿擅灭之而据其地,违天逆命有大于此乎?方将兴师致讨而遣亚烈加恩等诣阙请罪。朕以尔能悔过,姑止兵不进,但念百七十人者死于无辜,岂可已也。即输黄金六万两偿死者之命,且赎尔罪,庶几可保尔土地人民。不然,问罪之师终不可已,安南之事可鉴矣。”(22)这份敕谕言辞较为平和,却体现出朱棣“君主华夷”的威严。成祖一方面肯定了西王能修职贡、礼遇使者、悔过请罪的顺服态度,另一方谴责其误杀使者、擅灭东王之行为,提出了苛刻的赔偿要求,有理有据,朱棣俨然是西洋秩序的维护者和裁决者。后来爪哇西王仅献上黄金一万两,礼部欲下其使于狱,朱棣却说:“朕于远人,欲其畏罪而已,宁利其金耶?”(23)剩余赎金全部免除。朱棣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恩威并济,软硬兼施,尽显万国之主的风范。朱棣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爪哇西王之所以如此顺从,原因很简单,大明帝国刚刚秀了一下肌肉,教训了不可一世的安南。这是成祖首次以安南之事教训诸国,此时距郡县安南不过四个月左右。此后成祖又数次以安南之事威慑诸国。例如,暹罗恃强欺凌湓亨国,且拘占城朝使,夺苏门答剌及满剌加诰印,成祖谕其安分守礼以睦邻境,不然“安南黎贼父子覆辙在前,可以鉴矣”(24)。又如,占城曾趁明军讨伐安南之际侵占了安南土地,朱棣告诫占城国王:“若阴蓄二心,悖违天道,不抚下人,不归侵地,安南覆辙在前,尔其鉴之。”(25)
    “问罪之师”、“安南之鉴”震慑诸国的效果很显著。《明史·郑和传》载:“(永乐九年六月)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盖因此前下西洋时安南平定不久,各国还未及作出反应,故诸国纷纷来朝的效应显现在永乐九年第三次下西洋回归时。这一年西洋地区入贡的国家有爪哇、榜葛剌、满剌加、古里、暹罗、柯枝、苏门答剌、阿鲁、彭亨、急兰丹、南巫里、加异勒等三十余国。此前除占城和暹罗每年入贡外,永乐五年入贡的有苏门答剌、古里、满剌加、小葛兰、阿鲁、旧港、爪哇西等国;永乐六年只有榜葛剌、爪哇西、真腊、浡泥;永乐七年也只有满剌加、榜葛剌、古里、苏门答剌。很明显,比之前两次下西洋后的情况,永乐九年来朝的国家数量陡增,其中许多国家是首次来朝。毫不夸张地说,此时的南海已经成为中国的内海。郑和船队第四、五、六次的远征甚至到达了非洲东部。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突破,除了前三次远航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之外,明朝在南海建立起稳定的朝贡体系也是重要的原因。郑和船队可以以南海(占城、满剌加)为基地,进一步向印度洋扩展。
    关于下西洋活动停罢的时间,一般认为是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之后。实际上,朱棣在位时就曾下令暂停下西洋。永乐十九年(1421)四月庚子,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发生火灾。朱棣认为这是上天对自己的警示,遂于四月乙巳诏告中外,停办诸多事务。其中便有“下番一应买办物件并铸造铜钱买办麝香、生铜、荒丝等物暂行(停止);往诸番国宝舡及迤西迤北等处买马等项暂行停止……修造往诸番舡只暂行停住,毋得重劳军民”(26)等项,明确表明暂停下西洋活动。规模宏大、历时久远的下西洋活动何以会因为灾异问题就轻易停止呢?这还要从成祖下西洋的目的来看。经过郡县安南与六次远航,明朝在西洋已有很高威信,建立了稳定的朝贡体系,朱棣“君主华夷”、“抚驭万国”的愿景基本实现。永乐中后期是明朝西洋朝贡体系的全盛期。西洋诸番大多接收明朝敕谕封赐,或跟随郑和船队来朝,或自行来朝。例如永乐十四年就有古里、爪哇、满剌加、苏门答剌、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享、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利、不剌哇、阿丹、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诸国及旧港宣慰司遣使入贡(27)。永乐十九年、二十一年也都有大规模使团来朝。另一方面,永乐十八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随着明朝政治中心北移,蒙古问题成为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这种情况下,下西洋被暂时搁置也是很自然的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