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余论 综上所述,永乐时期明成祖朱棣发动对安南战争并郡县其地是有其战略考量的,而明宣宗朱瞻基匆忙弃置交趾则失之草率,遗患无穷。“郡县安南”与“郑和下西洋”是朱棣经营西洋朝贡体系的两记重拳。“郡县安南”威慑中南半岛番国,“郑和下西洋”威慑海岛番国,二者互为掎角之势,海路、陆路双管齐下,对西洋尤其是南海地区形成强大军事压力。“郡县安南”之后,明朝从陆路近可制占城,远可控满剌加,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这样的态势下,明王朝的西洋朝贡体系才得以顺利建立和巩固,明成祖“君主华夷”、“抚驭万国”的抱负才得以实现。明宣宗继位,对黎利剿抚不力,明军在大败之后撤出交趾,安南复立,沉重地打击了明朝威望,更重要的是明朝失去了控制南海的地理优势。西洋诸番疏于朝贡,明宣宗心有不甘,遂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以挽回局面。宣德之后,明朝无暇南顾,逐渐放弃西洋,遂使安南坐大,明朝在西洋的威信大减,西洋番国贡使渐稀,朱棣所经营的西洋朝贡体系趋向松散与瓦解,明朝宗主国的地位名存实亡。 “郡县安南”与“郑和下西洋”同为永乐对外关系中的大事,然而后人对二者的评价却截然不同。前者被认为是朱棣外交活动中的重大失误,后者被认为是震惊世界的壮举。如果孤立地看待它们,好像确实有道理。“郡县安南”最终以失败告终,“郑和下西洋”则促进了中国与西洋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但是,若将“郡县安南”与“郑和下西洋”两件大事联系起来看,朱棣“郡县安南”的战略意义不可低估。“郡县安南”为明朝控制中南半岛奠定了基础,加速和推进了西洋朝贡体系的建立。而宣宗“弃置交趾”恰恰是西洋朝贡体系濒于崩溃的前兆。因而对朱棣“郡县安南”的评价,不应简单地视之为一次失败的扩张。如果将它放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之下,我们会发现朱棣“郡县安南”的决策对“郑和下西洋”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如果我们现在还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文明伟大壮举的话,那么是否应该给予“郡县安南”以更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从朱棣君主华夷的角度来看,“郑和下西洋”与“郡县安南”实质并无不同,二者都是以武力为后盾的对外扩张。宝船上五卫就是远征军,强大的军事后盾是“郑和下西洋”顺利进行的保障。我们在津津乐道“郑和下西洋”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时,不应该忘记其背后的军事因素所起的作用。胡萝卜加大棒是强者的逻辑,《明史》所谓“耀兵异域”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