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军内“司空”官员的职能 对于秦汉军中“司空”官员及机构担负的职责,旧时学者仅注意其司法拘禁职能(38)。云梦秦简出土后,学术界开始关注其在作战方面的活动(39),但因史料缺乏所囿而未能予以详究。笔者梳理文献,拟对此进行补充,分述如下。 1.行军宿营中的土工作业 前引《淮南子·兵略训》曾提到汉代军队中的“五官”及其在行军、野战时担负的各种职能,其中有:“隧路亟,行辎治,赋丈均,处军辑,井灶通,此司空之官也。”其内容全部和土工作业有关。首先是修筑道路,文中所言“隧路亟,行辎治”,东汉高诱注:“隧,道也。亟,言治军隧道疾也。”“行辎,道路辎重也。”(40)是说迅速地修筑行军道路,致使运输顺畅。先秦至汉代的“隧”有时特指军用道路,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曰:“陈侯会楚子伐郑。当陈隧者,井堙木刊。”杨伯峻注:“隧,道路。堙音因,塞也。刊,除也。陈军经过之地,井被塞,树木被伐。”(41)《汉书·匈奴传下》曰:“建塞徼,起亭隧,筑外城,设屯戍。”颜师古注:“隧,谓深开小道而行,避敌钞寇也。”可见军队“司空”与郡县“司空”官员承担着相同的保障交通任务,都要负责道路的修筑和维护事宜(42)。 其次,建立营垒。即“赋丈均,处军辑”,高诱注曰:“赋治军垒,尺丈均平也。”(43)古代军队宿营时需要根据地形和人数多少来确定壁垒的规模,再计算工程量并分派给士卒来施工。动工前要划分筑垒的段落,插上标记(44),使各部负担的任务相等,此项任务亦由司空负责。“处军辑”之“辑”为安辑之义(45),是指壁垒筑就后,不怕敌人来偷袭或强攻,军队得以安心驻扎;施工任务分配得公平合理,就不至于因此而发生混乱和矛盾。另外,秦汉军队对峙交锋中,为了保护运输队伍,有时需要在道路两侧修筑壁垒,此种道路称为“甬道”。如《史记·项羽本纪》曰:“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集解》引应劭曰:“恐敌抄辎重,故筑墙垣如街巷也。”(46)又见《史记·高祖本纪》:“汉王军荥阳南,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正义》引韦昭云:“起土筑墙,中间为道。”荆三林先生曾对古敖仓遗迹进行实地考察,认为被当地人称为“四十五里皇殿街”、“四十五里皇道沟”的深8米,宽10米的“路沟”即楚汉战争时代的“汉筑甬道”(47)。有关秦汉甬道的详细情况可参考王子今先生的研究(48)。 再次,掘井立灶。即前述“井灶通,此司空之官也”。高诱注:“军司空补空修缮者也。”(49)宿营时先建壁垒,然后就是安排挖掘水井筑造炉灶,以保证驻军的饮食供应,即“垒合而后敢处,井灶成而后敢食”(50)。这项工作的规划布置也是司空的任务,有时主将还要亲自督视。如司马穰苴,“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51)。诸葛亮北伐时,“率数万之众,其所兴造,若数十万之功,是其奇者也。所至营垒、井灶、圊溷、藩篱、障塞,皆应绳墨”(52)。 2.攻城作战时的土工作业 在使用冷兵器的秦汉时代,坚固的土筑城堡是有效的防御设施。进攻一方所采用的战术种类繁多,据《墨子·备城门篇》所言:“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K21Y650.jpg辒轩车,敢问守此十二者奈何?”(53)其中五项属于土工作业,与司空的职责有一定联系。试述如下。 其一,是所谓“穴(攻)”。《商君书·境内篇》曰:“其攻城围邑也,国司空訾【其】城之广厚之数;国尉分地以徒校分积尺而攻之,为期曰:‘先已者,当为最启;后已者,訾为最殿;再訾则废。’”高亨先生注:“徒校当依上文作校徒。”“校,教也。徒,兵众也。校徒操士即教育操练的士兵。”(54)并释此段文字为:“在围攻敌国的城邑的时候,‘国司空’测量那个城有多宽多厚,‘国尉’划定各队攻打的地点,让‘校徒’各分得若干立方尺来攻打。”(55)其说可从,但将“攻”释为“攻打”似可商榷,因为从其下文来看,若释为“挖掘”更为适当。其理由之一,是下文曰:“穴通则积薪,积薪则燔柱。陷队之士,面十八人。”表明“校徒”负责的工作只是在城下挖掘地道而并非战斗,类似后代的专业工兵;地道顶部以木柱支撑,挖通后即堆积薪柴烧毁木柱,使城墙坍塌,然后再由敢死队“陷队之士”进行冲锋。此种战法即前引《墨子》所言“穴攻”,见其《备穴篇》:“敢问古人有善攻者,穴土而入,缚柱施火,以坏吾城,城坏,或中人为之奈何?”(56)岑仲勉注曰:“穴攻之用,志在坏城,与用隧道攻入城内略异,前者近于现代之爆破战术,后者称坑道战术。”(57)理由之二,是文献之“攻”字亦有“挖掘”之义,与此处所述情况吻合。如《汉书·贡禹传》:“今汉家铸钱,及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后汉书·杨震传》:“今盛夏土王,而攻山采石……” 前述《商君书·境内篇》的记载表明,在攻城战斗开始时,先由司空对城墙的宽度、厚度进行估算,预测出挖掘的土方数量。此项工作在秦代称为“度攻(功)”,参见云梦秦简《徭律》:“度攻(功)必令司空与匠度之,毋独令匠。其不审,以律论度者,而以其实为繇(徭)徒计。”(58)但是攻城与修筑营垒的情况略有不同,由于穴攻是在战斗状态下完成,而司空属于工程技术官员,所以他只管计算工程量,而由军事长官国尉来向士卒分派挖掘任务,进行具体指挥。 其二为“临”,即在城下运土堆积成山,待靠近或淹没城墙后,军队再从山上攻城。岑仲勉曰:“临一,以高临下也,后有《备高临篇》,言积土为高,以临我城,可参看。《通典》一六○攻城战具云:‘于城外起土为山,乘城而上,古谓之土山,今谓之垒道;用生牛皮作小屋,并四面蒙之,屋中置运土人以防攻击者。土山即孙子所谓距K21Y651.jpg也。’”(59) 其三为“堙”,即运土填平城下的壕沟。岑仲勉注:“堙五,塞也,填塞池壕才可以靠近城根。《左传》襄公六年:‘晏弱城东阳而遂围莱,甲寅,堙之,环城傅于堞。’堙而后贴附城堞,便见堙字之真义。宋王致远《开禧德安守城录》所言虏悉力填壕,壕渐为平地。距城甚迩,即其遗法。”(60)进行填壕必须身冒矢石,是有极大危险的敌前作业。攻城军队为了保存战斗力,往往驱使罪犯或贱民去从事这项工作。如云梦秦简《魏奔命律》即谪发“假门、逆旅、赘婿、后父”从军,“将军勿恤视。享(烹)牛食士,赐之参饭而勿鼠(予)殽。攻城用其不足,将军以堙豪(壕)”(61)。 其四为“突”,其说有争议。孙诒让认为“突(攻)”与前述之“穴攻”基本相同,只不过“穴攻”是在城墙底部打洞,“突攻”是在地下挖掘隧道,穿越城墙后再冲出地面。“疑突与穴略同。但穴为穴地,突为穴城,二者小异耳。”(62)岑仲勉则不同意孙氏的解释,提出“突攻”是突然袭击,并非挖掘地道。“后检《六韬·突战篇》:‘其三军大至,薄我城下……如此者谓之突兵。’突之义为猝攻,得此可成定论。”(63)笔者认为,古籍中的“突”字有歧义,或为猝攻,或为穴地偷袭,因为进入城内的隧道在挖掘时必须出敌不意,完工后攻方军队突然冲出洞口才能制胜,故亦以“突”为名。例如公孙瓒退守易京,“为围堑十重,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为楼其上……(袁)绍为地道,突坏其楼”(64)。王粲《英雄记》亦述其事曰:“袁绍分部攻者掘地为道,穿穴其楼下,稍稍施木柱之,度足达半,便烧所施之柱,楼辄倾倒。”(65)又曹魏郝昭守陈仓拒蜀,“(诸葛)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66)。可见孙说不误,“穴攻”为挖掘城墙打洞,是公开作业;“突攻”则是在城墙下挖掘地道至城内,属于隐秘行动。孙、岑两说可以并存。 其五为“空洞”,孙诒让认为亦应是在城墙下挖掘隧道之类的战术,具体内容不详。“《说文·穴部》曰:‘空,窍也。’《淮南子·原道训》,高注云‘洞,通也。’《史记·大宛列传》云‘徙其城下水空,以空其城。’《集解》徐广曰空一作穴。此空洞当亦穴突之类。其攻法之异同,今篇佚,无可考。”(67)岑仲勉则举《墨子·备穴篇》“穴土而入,缚柱施火,以坏吾城”句,认为“空洞”即“穴城”,是在地下挖掘敌人城垒墙脚以令其坍塌之攻城方法,“其穴城则应相当于本篇之空洞”(68)。以上各种攻城战术均依赖于土方工程,需要司空来计算工程量和作业进度,应是其另类职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