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南宋新型军正制度与基层治安管理之创新(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 廖寅 参加讨论

    二、南宋新型军正的设置
    笔者对南宋军正的关注直接缘于新近出版的《武义南宋徐渭礼文书》,在这些出土文书中,有一通文书《端平元年三月□日差权知建康府溧阳县牒》记载了当时溧阳县知县的系衔全称为“权知建康府溧阳县主管劝农营田公事兼弓手寨兵军正”(17)。知县兼军正,表明军正这一官职在当时县域范围内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南宋的史书却对军正未有专门的记载,以至于元代以来极少有人知晓南宋军正的情况。《吴兴金石记》载有一通圹志,其中填讳者为宋理宗时期的胡居仁,其系衔为“朝奉郎差知安吉州武康县主管劝农公事兼军正胡居仁填讳”,清代著名藏书家、《宋史翼》作者陆心源在为此通圹志所作按语中说:“《宋史·职官志七》,天下诸县有戍兵则兼兵马都监,宣教郎以下带监押,《职官志八》,朝奉郎正七品,宣教郎从八品,(胡)居仁官为朝奉郎,例应带兵马都监,志题兼军正,史所不载。”(18)连陆心源这样博学多识的藏书家都对南宋军正一无所知,也难怪有学者说“汉代以后,不见军正之名”了。陆心源毕竟是藏书家,其史识与真正的历史学家相去甚远。早在陆心源之前,著名考据学家钱大昕在考证昆山县城宋理宗御书放生池石刻题记时,对当时知县项公泽的系衔表现出了敏锐的识见。石刻中项公泽的系衔为“承务郎特差知平江府昆山县主管劝农公事兼巴王寨兵军正臣项公泽”。钱大昕一眼就看出其中的端倪,他说:“惜经明人翻刻,神采已失,宋时知县结衔例兼弓手寨兵军正,石刻讹弓手为巴王,明人之疏略如此。”(19)钱大昕不仅看出“巴王”是“弓手”之误,而且知道宋时知县有兼军正的情况。但钱氏也有疏误,说宋时知县结衔“例”兼弓手寨兵军正是不准确的,宋代知县兼军正的局面始于南宋初期,到南宋后期才基本形成一种全国性的制度。兹就南宋军正的设置情况申述如下:
    南宋军正正式设置首见于绍兴元年(1131)。其兴起原委,见于《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18《利路义士》:
    绍兴初,王敏节庶为兴元帅,以富平之役后,兵卒单寡,乃籍兴元诸县良家子弟,号曰义士,以县令为军正,而尉副之,守臣提举,每丁免家业三百缗,合梁、洋、大安三郡至万三千余人,军势大振。(20)
    富平(今陕西富平)之役发生于南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1130),是南宋前期宋金在川陕战场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以宋军大败而告终。为阻止金军进一步南下,维护秦岭以南社会的稳定,知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兼利夔路制置使王庶适时创设了军正制度。利路义士属于民兵武装,王庶所创军正显然并非指军中的执法官,而是指县域民兵武装的统帅,与汉代军正没有任何承袭性。不过,王庶所创军正也是有典故的,并非随意而设。正者,长也,在周代,作官名时,原指官长,如宫正,指主宫中官之长(21);酒正,指酒官之长(22);党正,“五百家为党,正,其长也”(23);县正,“五鄙为县,正,其长也”(24)。在宋代,正为长官亦为人所熟知,如里正,即里长,保正即保长。因此,王庶所创军正是恢复到了“正”的原始涵义,指县域民兵武装的最高长官。之所以采用“军正”之名,也许正是因为里正、保正为百姓所熟知,效仿里正、保正,以军正表示民兵武装最高长官容易为百姓所接受。军正,亦可称为兵正(25)。“结民兵,筑山寨”,“乡乡皆兵,处处皆寨”(26),民兵武装一般都有自己的军事基地——山寨,因此,军正多数又可称为寨兵军正。
    高宗朝前期,南宋一直处于内因外患之中,外有金兵压境,内有群雄竞起,利州东路兴元府(梁州)、洋州、大安军等地民兵武装的成功经验无疑为风雨飘摇的南宋政权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据《宋史》“义兵”条记载:“绍兴十年,团集诸州(义兵),名数不等,后皆以县令为军正。”(27)似乎从绍兴十年开始,军正制度逐渐推广到了全国,但从现有史料来看,绍兴年间,军正制度似乎只推广到了四川、两湖、两淮等沿边路份,到南宋后期才真正推广到全国。兹将南宋军正相关记载列表如表1所示。
    
    
    表1中,除了利路义士外,著名的以军正为统帅的民兵武装尚有如下几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