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辽代纪月法 辽代纪月法与唐无异,大体如下表所示。至于异名纪月法,也多与下文有关,兹不赘述。 (一)四季孟、仲、季纪月法 在辽代金石文字中,一般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分别以孟、仲、季的方式纪月。在辽代金石文字中,用“仲春月”有《韩绍娣墓志》、《滦河重建陀罗尼幢记》;(17)用“季春月”的有《上方感化寺故监寺澄方遗行碑》、《仙露寺葬舍利佛牙石匣记》;用“孟夏月”的有《奉为没故和尚特建陀罗尼塔记》、《沙门志果等为亡师造塔幢记》、《特创石室记》、《上京弘福寺经幢记》、(18)《萧闛墓志》(19)等。用“孟秋月”的有《驸马赠卫国王沙姑墓志》;用“仲秋月”的有《王敦裕墓志》;用“季秋月”的有《法喻等为先师造幢记》。用“孟冬月”的有《刘日泳墓志》;用“仲冬月”的有《耶律宗允墓志》、(20)《王守谦墓志》;(21)用“季冬月”的有《奉为没故和尚特建陀罗尼塔记》。总结起来,没有直接用“孟春月”的,而是用“孟春正月”或“孟春”来表达,前者如《云居寺志省石塔记》、《为先师志延造陀罗尼经幢记》,(22)后者如《缙阳寺庄帐记》。(23)但奇怪的是没有用“仲夏月”、“季夏月”来纪月的,在金石文字中都换成了“夏五月”、“夏六月”或相近的表达方式。笔者认为这种纪月法的缺陷可能与民族意识有关,大概是汉人出于文字狱方面的考虑(甚至可以推测在此前确曾出现过这样的文字狱),不敢用“仲夏”(与中夏同音)来纪月,以免统治者有借口加以迫害。 (二)序数纪月法 辽代碑志铭记中最常见的纪月法即现在仍沿用“序数纪月法”,即用“一”至“十二”数字表示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例多不举。 (三)十二支纪月法 十二支纪月法较为常见,即将十二地支与十二月联系起来,需加注意的,十二支纪月法是以夏历为基础的,即子月在今十一月,丑月在今十二月,寅月在今正月,余以类推。《张正嵩墓志铭》(24)中就有“巳年子月”之辞,子月即十一月。 (四)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大多是考虑到了阴阳拘忌方面的计算而加以标识的,如《郑恪墓志》(25)记载闭坟时间为“大安六年岁次庚午十月建丁亥壬辰朔二十四日”这里是“序数纪月法”与“干支纪月法”连用的个例,正确的表达应是“十月月建丁亥”,在《郑恪墓志》中省略了一个“月”字。干支纪月法是在十二支纪月法基础上建立的,五年一轮回,有现成的口诀可用于推算,(26)只要知道当年“干支”中的“天干”就可以推断出具体的月份。像上引《郑恪墓志》中“月建丁亥”如果单独出现的,就可根据当年是“庚午年”判断出“丁亥月”为“十月”。辽代金石文字中单独用“干支”的有《耶律迪烈妻萧氏墓志》:“选定次岁辛未、月建癸巳、二十日□时,祔于先茔之北。”(27)这里的“月建癸巳”,用上法可推算出是“四月”。 (五)律吕纪月法 律吕纪月法实际上也是一种专名纪月法。在《六聘山天开寺忏悔上人坟塔记》就有“大安己巳岁姑洗月之十五日”,这个“姑洗月”就是“三月”。在《夏蕴石棺记》中有“岁在单阏,律中仲吕”(28)之辞,“仲吕”即指“四月”。《琬公大师塔铭》中有“维大辽大安九祀龙集昭阳作噩月吕应钟乙巳朔二十九日癸酉丙时瘗”(29)之辞,“应钟”就是“十月”。 (六)专名纪月法 专名纪月在辽代碑志铭记并不多见,但也会遇到。如《会同年建陀罗尼经幢记》中有“会同九祀,龙集敦牂岁,玄月二十一日谨记”之辞,(30)“玄月”即九月。 (七)其他异名纪月法 由于十二月的专名非常多,在辽代金石文字中经常遇过特殊异名纪月法。有用“朱明”纪月的,如《白怀祐造幢记》:“考享年八十有五,去寿昌六禩,时届朱明,蓂七叶,终于是里”。(31)“朱明”是夏天的代称,“时届朱明”一般表示初夏,也就是四月。也就是说,白怀祐父亲去世的时间是寿昌六年四月七日。又如《董匡信及妻王氏墓志铭》中提到二人合葬于咸雍五年八月三日,而铭中则言:“咸雍五祀,仲商三辰”,(32)是以“仲商三辰”来表示八月三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