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四卷本出版后,虽得学界诸多好评,但仍然留下一些尚须梳理的问题。作为该书的作者之一,本人有五点新的认识:《宋书》、《魏书》皆属于官修史;《资治通鉴纲目》的编纂中,赵师渊的贡献其实不大;明代《咸宾录》一书之刘一焜《序》内的星岁纪年,是依据汉代刘歆的《三统历》,这通过民间学者刘坦的著述可以破解;而清入关前纂修的太祖实录,书名有过几次变化;康熙年间之戴名世文字狱,促使王鸿绪匆忙地进呈《明史列传稿》。这些关于中国史学史方面的认识,值得关注。 关 键 词:官修史/《资治通鉴纲目》/刘坦/戴名世 作者简介:乔治忠,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四卷本于201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之后,有多篇专题书评予以肯定,指出“本书用第一手资料勾勒出中国史学的博大画卷”①。而学术探讨永无止境,史料的发掘和考订也是持续推进的,《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必然会留下还未理清的环节,存在尚须阐明的内容。这里谨述重读本书的几点新思考、新领悟和新考核,以求中国史学史学界同仁的指正和切磋。 一、《宋书》、《魏书》均为官修史 《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一下简称《增订编年》)承袭杨翼骧先生原书的布局,在先秦至隋唐五代卷(第一册)对于沈约《宋书》、魏收《魏书》,收录资料较多,使其编纂状况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出来。众所周知,《宋书》、《魏书》后来纳入正史系列,且部帙较大,资料丰富,值得重视。对此二书,历来研究者多有评述,但大多没有明确地判别是属于官修史还是属于私修史,甚至缺乏这种区分官、私的意识,实际多是将之等同于私家修史来议论的。一般的中国史学史论著,似乎不一定非要区分官修史与私修史,但假若将中国传统史学置于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互动、互补而又互有排抑的双轨发展中予以考察,辨别重要史书是否属于官修史就十分必要了。 一种古代史籍是官修史还是私修史,有时特征明晰,容易划分,有时则比较模糊。唐朝之前,史馆制度尚不完善,官方修史的情况比较复杂,这就需要有明确、允当的判断标准。在中国史学史上,官方史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项内容:1、官方切实控制和管理下的史籍编纂;2、制度化、规范化的记史和修史机构;3、官方编辑的史料和官修史书;4、官方历史观与史学思想;5、官方史学的学术地位及其政治性的作用。其中第1条是判断一部史书是否属于官修的主要依据,如果一部史书在其编纂过程中,历史观点、史书体式、内容取舍等主要问题受到官方切实的管控,那就属于官修史。这里的“官方”指的是政权组织或机构,官员发出的指示必须代表和执行一个政权的意志,而不是他个人的意愿,才可认为是官方,但皇帝的谕令,则可以代表朝廷意志,即为官方的干预。 关于《宋书》,《增订编年》依照杨先生原书第一册,载有南齐武帝永明五年(487年)“沈约开始著作《宋书》”条,而次年即载“沈约著成《宋书》纪、传七十卷”,并且将之进呈齐武帝,《进书表》中较为细致地列举了自刘宋以来,何承天、苏宝生、徐爰等多人主持编纂此书的状况。沈约乃是修订前人之稿,故于一年内即写定纪、传七十卷,此乃官方修史活动积累的成稿。沈约做出较大贡献者,是进献《宋书》纪、传之后,修订和撰写“八志”30卷,这一编纂事项,虽然于梁武帝天监年间才最终完成,但主要工作也应当是在南齐时期基本就绪。②有记载表明,齐武帝对《宋书》的编纂是很有干预的,如《南史》卷七二《王智深传》记述沈约编纂《宋书·袁粲传》,就曾送齐武帝审阅,被指示要按“宋家忠臣”来撰写。沈约“又多载(宋)孝武、明帝诸亵黩事,上遣左右语约曰:‘孝武事迹不容顿尔;我昔经事宋明帝,卿可思讳恶之义。’于是多所省除。”③可见沈约是在朝廷的直接管控之下修史,因此《宋书》应该定性为官修史书。 关于《魏书》,情况与《宋书》类似,魏收虽然是主要编纂成书的作者,但第一,魏收主持的《魏书》编纂,是承袭了前此官方纂修的既有史稿;第二,魏收等人在朝廷切实的管理、控制之下进行编撰。拓跋族建立的北魏政权,很早就开始了本国史的编纂,虽因公元450年崔浩史狱的发生,中断了10年,但至公元460年,即恢复史官建置。此后持续未断,魏孝文帝时期更有发展。著名史家高允、刘模、李彪、崔光、高祐、崔鸿等历经任职,魏收则自东魏时参与编修,北齐时主持其事,另有多名史官协助,承接前此成果,裁定成书。这在《增订编年》中历有载录,线索明晰。《魏书》载笔多有揭发北朝土族丑事,引起众口喧嚣,曾导致朝堂辩论,由北齐文宣帝亲自裁定是非,制裁了攻击《魏书》的势力,同时也两次命令魏收修改《魏书》,这些情节皆载于《北史·魏收传》,而《增订编年》按时间将载录析出,分别于公元560年和566年专立两个题目:“魏收奉命修改《魏书》”和“魏收再度奉命修改《魏书》”④,彰显朝廷对纂修《魏书》的干预。魏收于公元572年卒后,次年北齐又曾“诏史官更撰《魏书》”⑤,总之《魏书》乃在朝廷的切实控制、管理下编纂,属于官修史性质。 一部古代史书是否属于官修史,有时因资料的残失或缺载而难于辨别,其判断的标准,不能根据史书的思想倾向,也不论官方是否予以支持和资助,只应当考察该史书纂修进程之中,官方是否切实施行了管理和控制,这是最允当的衡量尺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