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新识五则(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史学史研究》2015年第 乔治忠 参加讨论

    三、《咸宾录》撰成之年及刘坦的《中国古代之星岁纪年》
    《增订编年》元明卷收录明代江西豫章人罗曰褧著《咸宾录》一书的资料,其中最重要的是同乡人刘一焜所撰《〈咸宾录〉序》,其文篇幅较大,评介详细,而且说明了本书撰写的时间问题:
    《咸宾录》者,录四夷之事也。曷取乎四夷之事?胪列众卑以承一尊而已。……《录》之创造,岁在实沈,成在寿星,在大火阏伯之辰而授之剞劂,传之博雅君子。万历辛卯仲夏月,豫章刘一焜元丙父撰。
    “实沈”、“寿星”、“大火”,都是星岁纪年的术语,需要转换为确切的明朝帝王纪年和公元纪年。我在家乡天津市武清县读中学时,就听到本县人物刘坦的传奇故事,据称在古年代的考证上大受郭沫若的赞赏。1978年我进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学习,居然从图书目录中发现有刘坦的著作《中国古代之星岁纪年》。至1996年前后,杨翼骧先生编著第三册《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需要判定《咸宾录》的撰成之年,而一时无法措手,遂将此事对我谈起,认为这种星岁纪年问题,很需要可资参考的书籍。于是,我说起中学时期所闻之事,建议杨先生是否参阅《中国古代之星岁纪年》一书,可能有所裨益。过了一段时间再与杨先生会面,先生十分高兴地告诉我,参考刘坦的这本书,问题已经解决,年代可以确定,并且拿起书桌上的《中国古代之星岁纪年》,盛赞其学术精深,指示应当认真阅读。我接过来予以翻阅,如若天书,茫然若坠五里雾中,竟然搁置多年未读。
    《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第三册出版,见书中“罗曰褧著成《咸宾录》”条目有案语曰:“罗曰褧《咸宾录》之著作年代,刘一焜序称‘《录》之创造,岁在实沈,成在寿星。’据刘坦《中国古代之星岁纪年》(科学出版社1957年12月出版)推算,实沈当为万历九年辛巳,寿星当为万历十三年乙酉,故编于此。”然不解杨先生究竟如何推算出结论。笔者近年从容阅读刘坦《中国古代之星岁纪年》及相关论著,终于稍可了解其中奥秘。
    刘坦(1910-1960),武清县王庆坨镇人,潜心研究古代纪年问题,早年撰有《〈史记〉纪年考》,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1950年代在《历史研究》发表过学术论文,著有《论星岁纪年》(科学出版社1955年)、《中国古代之星岁纪年》(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其中《中国古代之星岁纪年》近27万字,内容丰富、功力深厚。刘坦是值得关注的历史年代学家,但因独自于乡间研究学术,并且早逝,于今知之者甚少,应当彰显其人其事。
    中国古代很早就发现木星大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为此将天空划分12个星区,称为十二次。木星每行经一次,古人曾经以其所处星次位置纪年,故称木星为岁星。但岁星并非正好12年运行一周天,而是11.8622年,这样对于观测者而言,经历若干年后,岁星就会超过一个星次,是谓“超辰”。而且岁星的行进方向,与日月及其他恒星运行方向相反,也使观测纪年有所不便,于是又想象出一个的星体,取名曰“太阴”,后改称“太岁”,按照12个地支标识的天宇区域(即“十二辰”)顺序运行,速率类似岁星但与之方向相反。按照西汉末年刘歆《三统历》的设定,岁星从“星纪”位次起始,太岁从甲子位起始,二者相邻,相对运行,岁星每到一个星次,就以太岁同时到达的地支标记其年,当然也可以用星次名称表示纪年。12年一周期,若配以天干,运行五周乃一个甲子。此外,还有将天干、地支皆按先秦的岁阳、岁阴名称,用以纪年,亦源于星岁纪年法,例如甲寅年写作“阏逢摄提格”。这与《三统历》不同,也与本问题无关,且不具论。
    刘坦《中国古代之星岁纪年》一书详细地梳理了《三统历》纪年法,列出其唐尧至东汉光武帝的年表,画出其星岁运行与纪年的多幅图表,显示出岁星星次与太岁地支的对应是确定的,这12个对应关系是:星纪——子,玄枵——丑,娵訾——寅,降娄——卯,大梁——辰,实沈——巳,鹑首——午,鹑火——未,鹑尾——申,寿星——酉,大火——戌,析木——亥。(15)即在纪年上凡言“星纪”,必是子年,凡言“实沈”,即为巳年,依此类推。
    东汉时期逐步摈弃了星岁纪年,独立地使用干支纪年法,与岁星、太岁全然剥离,大为便利,后历朝历代沿袭。但是,有些学者为示古雅,仍故意使用岁阴岁阳纪年或用星次名称表示纪年,如司马光《资治通鉴》全书皆以岁阴岁阳名目配合帝王纪年,偶用星次名称标识年代者也时有出现,刘一焜《〈咸宾录〉序》即为一例。但是,东汉之后的这种岁阴岁阳纪年以及星次“示年”的做法,仅仅将干支进行固定对应名称的转换,并非对岁星有什么观测,也是与当初的星岁纪年法脱离了干系。刘一焜《〈咸宾录〉序》所谓“《录》之创造,岁在实沈,成在寿星”,不过是说此书始修于巳年,完成于酉年,“大火阏伯之辰而授之剞劂”是戌年开始刊刻。这里只有地支而无天干,但撰《序》时间已写明为“万历辛卯”即万历十九年,而同乡友人撰《序》,一般不会距成书之年过于久远,于是从《中国历史纪年表》可以查到万历十九年之前最近的巳年是万历九年辛巳,酉年是万历十三年乙酉,遂知成书之年在万历十三年(1585年),当然付刻时间是在次年即丙戌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刘一焜标识的星岁纪年乃是依照《三统历》的现成说法,若依取其他典籍例如唐朝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三对星次对应地支的解说,则不着边际,无法解读刘一焜之《序》。因此,细读刘坦《中国古代之星岁纪年》对《三统历》的深入研究,实为推定《咸宾录》成书之年的关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