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观点 >

“新清史”背后的学风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中国社会科学报 杨益茂 参加讨论

    清史研究旨在对清代遗留下来的史料进行搜集、整理,恢复其真实面貌,进而探讨内在的、规律性的问题,为当前社会发展提供借鉴。然而,近年来,几位美国学者提出的“新清史”则令人茫然。1996年以日裔美籍学者罗友枝的《再观清代: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为开端,相继出现欧立德、米华健等主编的论文集《新清帝国史:内陆亚洲帝国在承德的形成》和米华健的《嘉峪关外:1759—1864年新疆的经济、民族和清帝国》,以及所谓以“新四书”为代表的著作和论文。他们以“新清帝国史”(以下简称“新清史”)标榜,甚至以新“学派”自称,颇有重新研究或改写“清史”之势。如果就客观的整体清史而言,“新清史”的提法尚欠考虑,因为清史客观存在,无所谓新旧;如果说“新清史”标榜的是学术研究上提出了新观点或新发现,则大有商榷的必要。
    “三强调”以旧充新
    从清史研究角度看,“新清史”究竟“新”在哪里?其代表人物欧立德等人归纳出“三强调”:一是“强调全球化视角”;二是“强调满洲因素的重要性”;三是“强调使用满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性”。我们姑且按照这三方面讨论。
    (一)“全球化视角”
    鸦片战争前,中国人的观念基本上是封闭的,缺乏全面的世界观念,但仍然通过一些渠道,对域外世界有所了解。当帝国主义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之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用“新清史”的说法,中国人开始采取“全球化视角”看待外部世界,将眼光转向俄国、欧洲、日本等地,出现了一批睁眼看世界的研究成果,如魏源的《海国图志》、何秋涛的《朔方备乘》、黄遵宪的《日本国志》等。与此同时,一些有志之士开始重新审视历史,出现一系列探讨清代历史的言论和著作,产生诸如“洋务运动”、“戊戌维新”、“清末新政”等改革。这一时期诸多奏疏、言论和著作,开始将清王朝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全球化视角”逐渐根植于中国文化中。“新清史”学者提出的“强调全球化视角”,早已不是什么“新观点”或“新命题”。
    (二)“满洲因素的重要性”
    “新清史”宣称“强调满洲因素的重要性”。其实,对“满洲”在清史中的作用,仅仅用“因素”来概括,显然不够。在清王朝历史中,“满洲”始终处于统治地位。其创立的八旗等独具一格的军事、政治制度,所强调的“国语”、“骑射”传统和风俗习惯等,曾长期发挥作用。可以说,在清代历史中,八旗兴则清盛,八旗衰则清亡。
    在我国对清史资料整理及研究中,所谓“满洲”也绝不仅仅是一个“因素”,而是直接面对的“中心”或“重心”。早在清代,统治者就曾花费很大精力,组织、整理、宣扬“满洲”的丰功伟绩,编纂一系列史书,诸如《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等。清朝被推翻后,我国研究者也一直正视“满洲”在清代占据主导地位这一历史事实,出版的一系列清代通史或专门史,从未抹杀或否认“满洲”的重要作用。“新清史”一再强调所谓“满洲因素”,实在是乏善可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