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历史解读 >

历史记忆如何转型(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全球史评论》2015年第 王琼颖 参加讨论

    占领炮台的胜利消息旋即传回德国国内,德皇威廉二世对帝国海军的海外首秀“成果”大为满意。6月27日他在致裴德满的电报中即明确表示授予“伊尔提斯”号指挥官、堪称“整场战斗灵魂人物”⑤的兰斯少校以代表德国军人最高荣誉的“功勋”勋章(Orden Pour le mérte)⑥,表彰其领导“伊尔提斯”号在占领炮台的行动中所表现出的英勇果敢。当年12月,部分中国远征军官兵携带战利品返德,抵达柏林时,不仅受到包括柏林市长在内的地方各界人士热情欢迎,皇帝本人亦携重臣、宗室及其他王室成员接见。⑦1901年10月,威廉二世特别设立“中国纪念奖章”(China-Denkmünze),以表彰所有参与义和团战争的非中国籍军事与非军事人员。⑧1903年皇帝再次强调出于“在朕的海军军中持之以恒地保持对炮舰‘伊尔提斯’号在大沽口英勇战斗的纪念”的重要性⑨,在1月的一份内阁赦令中追加授予“伊尔提斯”号的荣誉:作为“特别表彰”,准予该舰在舰艏旗标和舰载艇船舷边缘处使用功勋勋章图案⑩,由此“伊尔提斯”号成为德国军队历史上唯一获“功勋”勋章嘉奖的战舰。
    尽管德国媒体和公众此前已深受之前的殖民热和“黄祸论”观点影响,但这一胜利及随之而来的种种嘉奖,无疑又在公共领域中带起一股大沽口战役风潮。胜利使得德意志民族的自尊心不断膨胀,不仅围绕大沽口海战、联军陆战队突袭炮台的主题反复出现在当时的大众媒体、通俗文学、画册中,其中当然也包括被视为宣传利器的明信片(11);这一胜利甚至还进入教育领域,在柏林的格鲁能瓦德(Grunenwald),当时还原样复制了一艘“伊尔提斯”号木制教练舰,在为青少年提供模拟海军训练。(12)但必须看到的是,德国国内的热情持续高涨,并非单纯沉浸于殖民地战斗胜利的喜悦之中,大沽口战斗胜利出现的时机恰恰是民族主义“海军热”席卷威廉帝国之际,在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Alfred von Tirpitz)执掌的海军宣传机器的运作下,大沽口胜利更是被成功塑造为全民族共同的荣耀。
    从基本史实来看,1900-1901年德国参与镇压所谓“东亚骚乱”行动,尽管这是德国战列舰首次编队发兵东亚(13),但至少在1900年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Clemens Von Kettler)遇刺身亡之前,德国对此的表态仍是“联合其他出兵的文明国家,重建中国秩序”。(14)因此大沽口一战首先是一场“联合军事行动”。此外,德国的中国远征军规模从官方报告看确实不小,但相比英、俄两国在华的军事投入仍有差距。(15)然而,在德国官方报道和私人记录中,这一切却被刻意淡化,取而代之则是德军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和英勇战斗的事迹:或强调仰赖德军方面指挥官“在正确的时间做出了夺取大沽炮台的决定……拯救了被围困于天津城内的欧洲人的性命……如果没有夺取大沽炮台,就不可能实现向北京进军,被围困的使馆亦回天乏术”(16);或通过战斗过程的披露,对于德军英勇战斗事迹事无巨细加以肯定与颂扬,虽然冷静的军事报告坦承联军依靠运气成分“逆转”战局。(17)这一点在绘画或明信片中表现得尤为直观而强烈,而文学作品中亦不乏充满感情色彩的描述。(18)显然这种对于德国军人战绩的艺术化加工也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这一点上海《德文新报》的主编卡尔·芬克(Carl Fink)与裴德满的书信往来可资例证:芬克在向裴德满推荐J.赫林斯(J.Herrings)的回忆录《大沽》一书时,出于职业道德提请军方注意该回忆录可能“有失客观准确新闻报道之水准”。裴氏对此却不以为然,他不仅不认为“基本内容与司令部的客观分析有太大出入”,相反更明确表示:“该爱国主义小册子完全符合海军宣传需要!”(19)
    海军对于大沽口战役胜利的大力支持当然有着自身的考虑。在当时来看,它首要诉求当然是凭借战事胜利为海军扩军推波助澜,“帝国舰队通过在中国的军事行动而变得越发家喻户晓”(20),而海军扩军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帝国的“世界政策”。自1897年提尔皮茨走马上任海军部次长,一手建立以“帝国海军新闻处”(Nachrichtenbureau des Reichsmarineamtes)为代表的宣传机器以来,它所执行的种种公共策略均出于这一目的。(21)提尔皮茨的工作也得到了威廉二世的直接支持。除却国内政治考虑,通过扩军计划转移国内矛盾视线、维护王权之外,皇帝本人急于发展海权,拓展海外殖民地,为的是提高德国国家地位、与英法等殖民大国平起平坐,进而参与全球争霸。针对德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文化史研究同时也指出,迟至1907年英俄达成谅解、形成协约国对德国的实质性政治孤立之前,德国所制定的种种海军政策,其军事威慑成分要大于实战能力(Nicoolas Lambert:1999),舰船政策“作秀”,尤其是对内宣传的色彩更为突出,更有学者(Jan Rüger:2007)因此将英德争夺海上霸权称之为一场“大海军游戏”(Great Navel Game)。(22)但无论这是一出“戏剧”抑或一场“游戏”,它都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大众心理与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