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治学心语 >

张舜徽先生与马克思主义史学(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史学史研究》 周国林 邱亚 参加讨论

    (三)信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命题最初来源于毛泽东同志的某些论述。(34)建国之后,史学界论证并接受了这一命题。与众多学者从社会变革的角度论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同,张先生另辟蹊径,考证和宣传了劳动人民祖先在生产实践、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集体创造的伟大成就,以此说明劳动人民创造了历史,是历史的主人。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物志》,即为系统总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主要发明创造的代表作品。
    长期以来,人们未能意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伟大成就,张先生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国过去旧的历史书籍,浩如烟海。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围绕着统治阶级来写作的。有关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活动的史实,记载独少,或者载而太略;一是涉及古代事物的创造和发明,每每归功于个别人物,甚至远嫁名于荒古不可知之人,并从而加以夸饰,描绘为智周万物的“圣人”,因而淹没了劳动大众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35)
    对此,他一方面注重史料收集,做详细考证的功夫;另一方面注意探究事物发明创造的实际情况,揭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发明的通例。一般认为,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是指同时同地、鸠集若干人分工合作,共成一事。张先生指出,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即“上下数千年间,前人有所创造而未竟功,后人继续去做,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它,丰富它,以至于无穷。”(36)这无疑道出了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通例。在此认识基础上,他进一步阐释了个人创造与集体创造的关系:“事物总是不断前进的,因之继续发展,也没有停止;所以集体创造,也从来没有间断。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虽涌现出不少优秀人物,发明了或者创造了一些东西,但是毫无疑问,在他们以前,必然继承了前人已取得的成果,然后有着力处;在他们以后,又必有赖于后起者凭藉这一新的成就,再向前发展与提高。如果认真从人类历史进程的整体来看,那些所谓发明家和创造者的个别人物,也不过是集体创造中的一员而已。”(37)
    在具体分析某一事物的创造发明时,他贯彻了这一通例。例如,在探究造纸术的发明时,针对当时人们一谈到造纸术的发明,便归功于蔡伦的现象,张先生指出,造纸术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创造,在他以前就有更原始的造纸术,成为他的依据。张先生通过联系《说文解字》中“纸”、“”、“潎”三字的说解,再结合谢肇淛、祈骏佳诸家的论述,证明了我们祖先很早就已经知道在水中捣碎丝绵,使它变成屑末,再用细竹簾捞起来而成为纸的方法。这种用丝绵造纸的方法远在蔡伦用树肤、麻头、敝布、鱼网造纸以前,因此,蔡伦不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而是造纸术的改进者。(38)
    又如,在分析医药发明时,张先生反对归其功于神农、黄帝这一类“生而知之”的人物。他认为“神农尝百草”是荒诞不经的传说,人们把医药等事物的发明归功于神农、黄帝,是“托古”的行为,目的是为了能见重于当世。他指出,“我们祖先对于一切事物的发明创造,从来就不注意到发明家是谁,所以很难找到创造者的主名。况且药物的发现,断不是出于一人,定于一时,而是经历了多少世代,积累了多少人的经验才总结成功的。这无疑地是劳动人民祖先伟大的集体创作。”(39)张先生总结的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通例是符合史实并具说服力的。通过叙述古代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方面集体创造的伟大成就,他有力地揭示了劳动人民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物志》的主要内容,后来被收入《中华人民通史》的《创造编》和《学艺编》。张先生在《中华人民通史·序》中说道:“我感觉到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应打破王朝体系,而以人民为历史主人,围绕人民来进行叙述。……此书既以人民为历史主人,又是写给广大人民看的,便可名之为《中华人民通史》。”(40)又说:“这部书是写给广大人民看的,不是写给专家学者们看的。广大人民需要易于消化的精神食粮,所以本书力求叙事浅明,通俗易懂,使他们在紧张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趁休息时了解一下本国历史,油然而生爱国之心,以激励其奋起向上、努力报国之志。”(41)他还提出要将知识交给人民:“我平生总觉得一个上了年纪、已能辨识治学途径的史学工作者,在写作上,应该以提高与普及并重。不可偏重提高,追求专业的登峰造极;而必兼顾普及,将知识交给人民。这才合乎时代的要求,适应大众的期望。”(42)“以人民为历史主人”,说明张先生信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写给广大人民看”、“将知识交给人民”,体现了他的经世致用思想。
    张先生早年治学,循着清人的学术路径,从经史考证出发,以经世致用为归宿。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他以五种社会形态学说解析中国社会,用阶级观点分析中国历史,通过考证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成就来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张先生不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家,而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实践者,当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理论家关注较多,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实践者关注相对较少。笔者认为,要全面地分析、评价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它在中国史学史、学术史上的地位,对张先生等一大批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学者们的学术成果进行研究与总结,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