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张舜徽先生的《广文字蒙求》作于1948年,书中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学说,表明新中国以前张先生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史学。关于此点,参见刘固盛、王闯《论张舜徽先生史学思想的特点》,载周国林主编《张舜徽百年诞辰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②张之洞撰,范希曾补正:《书目答问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58页。 ③张舜徽:《顾亭林学记》,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6页。 ④张舜徽:《旧学辑存》,齐鲁书社1988年版,第3页。 ⑤《旧学辑存》内有论著20种,附存《忆往编》1种。《忆往编》作于1981年,其余20种论著,除《读书箋释之余·墨子小箋》作于1949年外,其他论著写作时间均在《广文字蒙求》之前。 ⑥张舜徽:《中国史论文集·序言》,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页。 ⑦张舜徽:《中国史论文集·序言》,第2页。 ⑧《汉书艺文志释例》、《毛诗故训传释例》于1946年刊入《积石丛稿》,《世说新语注释例》作于1943年。 ⑨张舜徽:《广校雠略·自序》,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页。 ⑩张舜徽:《旧学辑存》,第3页。 (11)张舜徽:《旧学辑存》,第4页。 (12)张舜徽:《张舜徽壮议轩日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第338页。该《日记》时段为1942-1947年。 (13)张舜徽:《张舜徽壮议轩日记》,第59页。 (14)张舜徽:《广校雠略·自序》,第1页。 (15)张舜徽:《张舜徽壮议轩日记》,第325-326页。 (16)张舜徽:《张舜徽壮议轩日记》,第517-518页。 (17)瞿林东:《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发展》,《史学史研究》2002年第1期。 (18)瞿林东:《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发展》,《史学史研究》2002年第1期。 (19)周文玖:《建设烙印着时代要求与民族特色的新史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0月30日。 (20)王学典在《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一书中指出:“1952年,郭沫若出版《奴隶制时代》,此书的出版推动古史分期讨论成为一场大规模的学术论战,并形成了‘战国封建说’、‘东汉封建说’、‘春秋封建说’、‘西周封建说’、‘魏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等诸种论断,其中尤以‘战国封建说’、‘西周封建说’、‘魏晋封建说’影响最大。”王学典:《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1950-2000)》(上册),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3页。 (21)张舜徽:《中国史论文集》,第184-185页。 (22)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上),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36-438页。 (23)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上),第221页。 (24)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上),第222页。 (25)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上),第232页。 (26)金景芳:《中国古代史分期商榷》(下),《历史研究》1979年第3期。 (27)张舜徽:《中国封建社会之分析》第5册,未刊稿,湖南图书馆藏1957年,第1页。 (28)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上),第207页。 (29)张舜徽:《旧学辑存》,第266页。 (30)张舜徽:《旧学辑存》,第246-247页。 (31)张舜徽:《中国史论文集》,第30-35页。 (32)刘师培:《左盦外集(六)》卷6,《论小学与社会学之关系》,修绠堂刊布刘申叔先生遗书,1934年版,第1页。 (33)刘师培:《左盦外集(六)》卷6,《论中土文字有益于世界》,第2页。 (34)王学典:《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52页。 (35)张舜徽:《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物志·序言》,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36)张舜徽:《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物志·序言》,第1页。 (37)张舜徽:《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物志·序言》,第1-2页 (38)参见张舜徽:《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物志》,第87-88页。 (39)张舜徽:《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物志》,第168页。 (40)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序》(上),第2页。 (41)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序》(上),第3页。 (42)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序》(上),第3页。 (原文刊于《史学史研究》2016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