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江海学刊》2014年1期 吴必康 参加讨论

    结 语
    研究政策,要有宽广的历史视野,不宜限于局部,囿于一时。纵观英国经济政策历史,尽管各种政策变革的内容形式不同,根本目的都是推进资本利益,不可能摆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同时,这些政策变革有其历史特点和经验教训。
    一是政策变革的“钟摆运动”时间明显缩短,但是具有稳定作用。从重商主义到经济自由主义历时百余年,从经济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历时近百年,从凯恩斯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历时三十余年,从新自由主义到第三条道路18年,而第三条道路仅12年。每次经济政策的变革都有当时的历史条件。另外,这些政策变革,矛盾虽多,但基本是平稳过渡,没有导致社会经济制度的颠覆,且有稳定之用。这是值得注意的历史经验。
    二是每次政策变革都有从“好日子”走向“坏日子”的过程,直接原因是危机驱动,深层原因多是偏重财富创造,忽视财富分配。兴于经济需要,败在民生问题,是重大教训。政策变革背后是社会利益的博弈得失。经济政策和经济理论必须考虑社会代价。创造财富当然要发展生产力,但与社会分配和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从更高角度来看,凡是生产力可解决的民生问题,就不应该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是政策和理论的关系特点。西方的主要政治经济理论大多出于这个地理小国,表明英国是理论大国,擅长理论思维。然而,理论美好,实践无情。经济政策及其理论总是处于利益矛盾中。毕竟,理论产生于实践,服务实践才能指导实践;实践不能削足适履,不能以广大的社会去适应字面理论。英国经济政策变革相对平稳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概念观点出发,理论服务于实际需要。凯恩斯就有此言:“当事实变化,我就改变我的思想。”(46)要看到,每种理论都有利益背景,各有侧重。缺乏社会良心和政治智慧的经济学思想,实为人间祸害。就经济理论目的而言,亚当·斯密早提出经济学的第一目标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收入或生计……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47)奇怪的是,经济学老祖宗关于经济学第一目的在于人民生计的重要论断,远不如他那“看不见的手”著名。
    四是每次变革及其手段方式都不免矫枉过正,也是教训。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各有长短,相关理论各有利弊。没有万能之手,只有适用之手。两只手不应是对立关系,有相互配合之用,其实际运用也有适度和过度之别。归根结底,两只手都是政策手段,不是政策目的。
    注释:
    ①B. Elbaum & W. Lenick, The Decline of the British Economy, Oxford, 1986, p. 289.
    ②陈曦文:《英国16世纪经济变革与政策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页。
    ③Anthony Ogus, Regulation, legal Form and Economic Theory, Oxford, 1994, p. 6.
    ④晏智杰主编:《西方市场经济下的政府干预》,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年版,第8页。
    ⑤James Meadowcroft, ed., Hobhouse, Liberalism and Other Writings, Combridge texts i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p. 16.
    ⑥配第:《配第经济著作选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58页。
    ⑦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30页。
    ⑧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卷),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27、25页。
    ⑨Thomas W. Copeland, et al. ed., Correspondence of Edmund Burke, Vol. 10, Chicago, 1980, p. 146.
    ⑩Robert Peel, Memoir of Sir Robert Peel, London, 1857, p. 178, pp. 175~176, p. 244.
    (11)(18)宫崎犀一等编:《近代国际经济要览(16世纪以来)》,中国财经出版社1990年版,第135、155页。
    (12)Michael Lusztig, Risking free trade: the politics of trade in Britain, Canada, Mexico, and the United States, Pittsburgh, 1966, pp. 38~39.
    (13)(22)(23)《凯恩斯文集》(下卷),改革出版社2000年版,第317~318、329、287~288页。
    (14)A. J. Tylor, Laissez-Faire and State Intervention in the 19 Century Britain, Macmillan, 1977, p. 13.
    (15)英国议会议事录HC Deb 11 June 1823 vol. 9 cc899.
    (16)A. M. Gamble, Britain in Decline: economic policy, political strategy and the British state, London, 1990, p. 83.
    (17)阿克顿:《自由与权力》,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83页。
    (19)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11页。
    (20)A. Henderson, The Aims of Labour, London, 1917, pp. 9~10.
    (21)英国议会议事录HC Deb 22 July 1925 vol. 186 cc2237~376.
    (24)《凯恩斯文集》(上卷),改革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25)Sir William Beveridge, Social Insurance and Allied Services, Presented to Parliament by Command of His Majesty, November 1942, HMSO CMND 6404.
    (26)Iain Dale. ed., Conservative Party General Election Manifestos, 1900~1997, London, 2000, CONSERVATIVE PARTY: 1945 Mr. Churchill's Declaration of Policy to the Electors.
    (27)Eric Willenz, "The Conservative Party in Britain Since 1945", Social Research, 16: 1/4(1949).
    (28)TIMES, 4th. Jan. 1948.
    (29)(30)D. Coates, Running the Country, Open University, 1991, p. 27, p. 60.
    (31)(34)Iain Dale, ed., Conservative Party General Election Manifestos 1900~1997,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Conservative manifesto, 1979.
    (32)Richard Hill, The Labour Party and Economic Strategy, 1979~1997, New York, 2001, pp. 3~4.
    (33)K. Button & D. Swann, ed., The Age of Regulatory Reform, Clarendun, 1989, p. 321.
    (35)M. Thatcher, The Downing Street Years, London, 1993, p. 15.
    (36)玛格丽特·撒切尔:《撒切尔夫人回忆录——唐宁街岁月》,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3、4、18页。
    (37)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10页。
    (38)R. W. Apple Jr., "Tory M. P. 's Reble Against Thatcher"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N. Y.: Jul. 25, 1985.
    (39)Richard Hill, The Labour Party and Economic Strategy, 1979~1997, New York, 2001, p. 8, p. 15.
    (40)余文烈、吕薇洲:《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7期。
    (41)《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275页。
    (42)索尔·埃斯特林、尤里安·勒·格兰德编:《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页。
    (43)New Labour Party, "New Labour because Britain deserves better, Britain will be better with new Labour", in lain Dale, ed., Labour Party General Election Manifestos, 1900~1997, Politico's, London, 2000.
    (44)Anthony Giddens, The Third way: The Renewal of Social Democracy, Cambridge, 1998.
    (45)Tony Blair, 1998, The Third Way, New Politics for the New Century. London: the Fabian Society, p. 32.
    (46)英国议会议事录HL Deb 16 May 2002 vol 635 cc1-54GC.
    (47)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卷),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序论,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