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专门史与整体史 >

洞察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成长的一扇窗口(6)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世界历史》2013年4期 沈汉 参加讨论

    3.集中的手工场
    集中的手工工场在欧洲建立得较晚,例如,14世纪的水利炼铁炉艺术与集中的制造厂中,从事不同工序的工人集中在一个场所生产;欧洲各国的采煤业、啤酒酿造厂、制革厂和玻璃制造厂、丝织业、棉布印花业、制别针业中都出现了集中的工业生产形式。(48)许多外放制的工场则在城镇内雇主自己的房屋内完成纺织品最后的生产工序。这有利于控制产品的质量,保护昂贵的原料不被盗窃,有利于保护商业秘密,同时便于在产品外运之前检查户外工人送来的纺织品的质量。在集中化的车间里更容易实施检查制度。(49)
    采矿业中大型企业出现较早。1495年雅各布·富格尔和约翰·瑟佐以每年3000佛罗林的租金,租下了位于斯洛伐克的班斯卡-比斯特里查地区的矿山,以后运营资本不断增大。胡登斯克瓦扎和曼斯菲尔德公司在1472年已拥有6000佛罗林资金。
    16世纪初期,约翰·温斯考比在英格兰纽伯里建立的工场雇佣了200名妇女梳理羊毛,150名儿童分拣,200名女童纺纱,200名工人织布,200名男童转动织机的转轴,80名工人从事整理工作,40名工人进行干燥,20名工人进行漂洗。(50)在当时,这种集中化的工场还是个别的。根据内夫的叙述,1700年有半数左右的英格兰煤矿雇工人数达到500—1000人。法国平板玻璃公司最初只有约200名工人;到18世纪中期,它已发展成为拥有一千余名工人的大型工场。(51)1702年,法国4个银行家组成的辛迪加,以接近200万锂的价格收购了破产的法国王家厚玻璃板公司,这个价格说明集中化的手工工场的规模当时已经相当大。(52)
    在中欧的哈尔茨地区,曼斯菲尔德的矿山在1521—1537年的产量达到最高峰。厄尔士地区的一座银矿在1470年以后产量有很大增长,它吸引了来自弗赖堡、莱比锡、马格德堡和爱尔福特的大批企业家,也吸引了来自德国南部尤其是纽伦堡的大量投资。德国位于圣安娜和玛丽的矿山在1560年达到了最高产量。在图林根州,最大的两家企业是来自纽伦堡的企业家阿恩斯泰德和斯泰纳克建立的铸造厂,其投资额分别达到10万佛罗林和23万佛罗林。1495年富格尔家族在布雷堡开发了一座铅矿,同年还在靠近马科特-阿穆尔德斯坦因地方建立了一座冶炼厂。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该冶炼厂形成了每年向威尼斯输送2500吨铜和22,000马克白银的生产能力。矿山的股东来自社会各界,有菲拉赫的市民,也有米尔斯·坦特修道院的代理人,还有来自德国南部城市的商人。(53)波兰的克拉科夫和布列斯劳的市民建立了冶炼厂、安装了排水设备、购买矿业股票或直接建立自己的矿业公司。公司采取了合股制度,贵族和神职人员也参加进来,资本家将现金贷给矿业商,并将其作为开采过程中自己投资的股份,形成了参与矿业的商业人士的银行团。(54)1554年,斯泰纳克·盖塞尔卡夫特公司的资本额已高达236,000佛罗林。(55)在斯洛伐克的班斯卡-比斯特里查地区的诺伊索尔铜矿,有千余名工人。在英格兰,1568年有两家大公司获得了开采铜矿的特许权,它们是“王家矿业公司”和“矿业和造炮公司”,在凯斯维克和纽斯兰德发展矿业。矿业和炮业公司在丁特恩生产黄铜和铜器,1580年以后在尼思熔炼产自德文郡和康沃尔郡的铜矿石。在英国革命结束后,这些公司恢复了生产,一直经营到1689年以后。(56)
    大规模的采矿和制造业企业需要很好的管理和专门的技术,企业家尽管自己对于资本的管理会有一定的才能,但他们往往要委托代理人去从事相关的工作。管理职能和商业方面的技术对这些集中化的企业非常重要,所以早期集中化的企业中出现了职业管理者。1757年参与安辛企业管理工作的6人最终成为这个矿业企业的所有者。17世纪后期,约翰·维勒作为管理合伙人与福里的3个连锁制铁合伙制企业建立了管理关系。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弗利家族的资本控制了13个熔铁厂、29个铸造厂、9个切割厂、2个铁丝厂和1个铁厂。17世纪,瑞典的德·吉尔、特里普和蒙马家族的制铁业和制铜业企业也都是集中化的企业。(57)
    到了18世纪下半叶,欧洲各种制造厂的数量成倍地增加,尤其是纺织厂的数量更多。在这种生产单位里,劳动者集中在厂房中劳作,便利于资本家对劳动者进行监督和实行劳动分工。因此,集中的手工工场劳动效率较高。17世纪末,在兰斯的一家创立于1665年的花边编织厂雇佣了120名女工。1729年,莫斯科的一家帆布工场雇佣的工人人数达到1162人。不仅在纺织业,在其他行业,例如在冶金业、烟草业和陶瓷制造业也可以找到这样规模的手工工场。(58)
    在法国阿布维尔地方建立的王家呢绒工场,是1665年根据柯尔伯的创意、邀请荷兰新教徒呢绒工场主凡·洛贝来此地建立的。凡·洛贝来此地创业时从荷兰随身带来了五十余名工人,其余的工人则在当地招聘。1680年工场有80部织机开工,到1708年工场有3000名工人。组成这个工场的各个大型车间长期分布在市内,直到1709—1713年才在城外建造了被称为“杆子房”的大厂房。建筑物自成一个对外封闭的区域,有身穿王家制服的瑞士卫兵看守。毛纺织女工则在市内各分散的车间工作。手工工场的织机有几百台之多。工场内实行严格的劳动分工,生产精细呢绒要经过“52双不同的手”。手工工场自己负责供应优质的塞哥维亚细羊毛。1709—1713年在城外建立勒拉姆大楼后,雇工便主要在楼内工作。1728年有3500名工人和500名女性童工在那里工作。这一年有一位旅行家经过阿布维尔,他写道:“3500名男工和400名女工”在荷兰式的厂房内工作,“一切安排都井井有条,一切活动都循规蹈矩”(59)。1740年到1745年,该工场平均每年出产呢绒1272匹,按每匹价格500锂计算,产值共636,000锂。工场工人的工资总额为15万锂—20万锂,更新设备和固定资产的开支要100万锂或更多。这个工场一直维持到18世纪80年代。(60)凡·洛贝手工工场也部分使用家内劳动,受其雇佣的工人中,在车间工作的有1800名,在家内工作的约有1万名。(61)
    柯尔伯在朗格多克创办的维勒纳夫王家手工工场雇佣了三万多名工人,生产荷兰式和英国式呢绒。生产镜子的圣戈班手工工场创办于1665年,法国内销和出口的镜子由它独家垄断。它获得的特许优惠一直持续到法国大革命。这家手工工场一度经营不善,于1702年破产。依据包税人的意见,企业在更换了领导和股东后继续办下去。在手工工场改组时,创业资本被分为24“苏”,每“苏”又分为12“德尼埃”,总共分为288“德尼埃”,归13名新股东所有,各股东占有的份额不等。圣戈班手工工场在1830年共有204名股东。(62)法国的王家厚玻璃板公司在1750年时雇佣了大约1000人,销售额超过了100万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企业。(63)
    1681年,一家呢绒手工工场在英国哈丁顿郡的新米尔斯开工,共有资金5000英镑。1740年前后向伦敦居民供应啤酒的“白面包公司”,资金达到2万镑。(64)18世纪在英国,从行商中产生了第一批棉布印花工场主。在兰开郡,棉布印染业十分集中,它被人数不多的商人家族控制,他们都来自行商。兰开郡最早的棉布印染场主是班伯布里奇的爱德华·克莱顿。爱德华·克莱顿1753年在沃尔顿-勒-戴尔教区注册开业。1765年他的一个儿子迁居博尔顿,开设了一家印布厂。18世纪60年代初,在曼彻斯特又开设了几家棉布印染场。威廉·威尔逊在靠近米德尔顿的艾恩斯沃斯开设的工场最为成功。1774年该工场的资本(包括房产、器具和原料)共计有15,800镑,加上在曼彻斯特的工场,资本共有19,800镑。(65)罗伯特·利夫西自称在1751年时自己在布莱克本地区有600台织机,雇佣了3000人,生产的斜纹布销往曼彻斯特和伦敦。1776年他又增加了印布业务,并与他人合作经营。1778年建立了利夫西和哈格里夫斯公司,在靠近普雷斯顿、布莱克本的地方和曼彻斯特开设了工厂,在维根拥有煤矿矿井,在伦敦有货栈。有人说,这家公司几乎雇佣了普雷斯顿的全部居民,“养活了将近2万人”(66)。
    1782年,德国柏林工场的规模大,雇佣工人分工很细。它雇佣的2844名工人中,有292—400名工人在中心车间工作。1750年前后德国迈森的制陶工场雇佣了378人,柏林的制陶工场雇佣了400人。(67)到了18世纪下半叶,纺织业产量激增。在法国,在图卢兹尼姆卡斯特尔以及朗格多克的许多地方,有“制造花边、粗布、细布和粗呢”的纺织工场。勒芒的手工工场出产用白色经线和褐色纬线织成的新式毛料。卡昂的手工工场生产棉麻混纺的“花石榴布”,它在荷兰销路很好。18世纪奥朗日的印花布手工工场很有名,规模很大,1762年约有工人600人。(68)也有的手工工场采取集中生产与外包制相结合的形式。例如,奥地利的玛莉娅·特莉萨在林茨创办的呢绒手工工场共有15,600名工人,1775年达到26,000人。但是这些工人中有2/3分散在各自家内从事生产。(69)1760年前后,汉贝里·杜鲁门和巴克斯顿·杜鲁门合伙开设的斯皮菲尔德酿酒厂投资资本为13万英镑,其中24,000镑为储存的原材料,如酒桶、大麦、酒花和啤酒等,建筑物、工具及公用马匹的租金为3万镑。(70)在里兹附近,一批大呢绒商在18世纪末经营大的手工工场,它们和工厂已很相似。沃尔利特的詹姆士·沃克有21架织机,其中有11架安排在自己的织机车间,其余的安排在职工家里。(71)16世纪西班牙的纺织业中出现了集中化的手工工场,维拉西蒙纳在自己的工场中雇佣了一百多名工人。(72)
    在奥地利,克里斯蒂安·森德于1672年在林茨建立了毛纺厂。到1735年,这家毛纺厂雇佣的纺纱工有10,000—12,000人。在玛丽娅·特雷萨时期,它发展到全盛时期。1748年,它的毛纺织品产量达到11,763匹。克雷姆斯修道院长在1746年前后建立了一家毛纺厂,雇佣了600名工人。18世纪30年代在下奥地利的斯维坦特也建立了一座棉纺厂。在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建立的纺织企业有:伍德斯坦因在奥伯卢登斯多夫的工场,考尼兹在斯拉瓦克夫和德瑞斯诺夫的工场,盖拉人在赫瑞戴克的工场,哈瑞克在马恩河附近奈美斯特和詹诺维希的工场,豪格维兹在珀斯坦因和奥斯劳河附近的奈美斯特工场,洛林的弗兰西斯伯爵在克莱朱布的工场。18世纪开始以后,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中产阶级在普莱尼克、塞斯克利普和泰克夫开设工场,泰克斯夫于1752年在布拉格建立棉纺厂。在斯洛伐克,一些商人于1725年在班斯卡-比斯特里查建立了一家织布厂。洛林的弗兰西斯公爵于1736年在萨斯丁建立的一家工场,雇佣了1万名以上工人。(73)
    棉布印花业的组织形式体现了处于手工工场和现代工厂制之间的过渡阶段。这种工业以初级的劳动密集型技术为基础,对劳动力有纪律束缚,实行了手工劳动分工,劳动者有高度熟练的技术。在18世纪后半叶,中东欧各君主国都在本国建立了棉布印染工场。较早的棉布印染工场于1724年在维也纳建立,在埃尔兰根建立棉布印染工场是1744年,在慕尼黑是1747年,它们均由当地的统治者颁发特许证。玛丽娅·特雷萨于1753年在奥地利统治的尼德兰建立了第一家享有专利权的棉布印花工场。英国的张伯伦-库辛公司在俄国圣彼得堡从1753年起获得为期10年的垄断权,得到3万卢布的贷款开办了工场,它雇佣了300名农奴。到1776年,在莫斯科已建立了10家棉布印染厂。1763年金斯基公爵、1764年波察公爵分别在波希米亚建立了棉布印染厂。德国纽伦堡的企业家诺伊迈斯特在1754年迁居普劳恩,创立了萨克森的棉布印染业。(74)法国靠近科尔贝的埃松地方的雅克·巴龙的工场留下了一份详细的资产清单。它拥有固定资本19,899锂,生产资本139,281锂。这家工场后来被奥伯卡姆夫买下,转给了他的弟弟弗雷德里克。法国另一个大印花布场主是迪帕基耶,1775年时他的资本有6万锂(相当于2500镑),生产资本有将近3000镑。(75)
    德国学者鲁特·席林格对1790年至1800年中欧的棉布印花工场的研究指出,在阿尔萨斯和洛林有37家棉花印染厂,共雇佣工人7000人,平均每家雇佣工人189人。奥格斯堡有9家工场,共雇佣工人3200人,平均每家雇佣工人356人。奥地利有18家工场,共雇佣工人1300人,平均每家雇佣工人72人。波希米亚-摩拉维亚有31家工场,共雇佣工人2100人,平均每家雇佣工人67人。汉堡有21家工场,共雇佣工人3200人,平均每家雇佣工人153人。普鲁士有14家工场,共雇佣工人700人,平均每家雇佣工人50人。(76)
    18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欧洲主要的棉布印花厂的规模如下:皮尔在伯里的工场1785年有800名工人。奥伯卡姆夫在埃松的工场1806年有1021名工人。在瑞士纳沙塔尔的迪帕基耶工场1764—1768年有426名工人。安特卫普的德魏瑟尔工场在1769年有576名工人。在韦塞林的森-比得曼工场1785年有900名工人。在罗格尔巴赫的豪斯曼工场1786年有800名工人。在奥伦治的韦特尔工场1764年有530名工人。(77)位于埃尔茨山波希米亚一侧的奥博洛伊滕斯霍夫的瓦尔德施泰因伯爵的毛纺织厂,在1773年雇佣了四百多名工人。这种手工工场是处于家庭手工业和近代工厂制之间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属于一种大的工业生产单位,雇佣的工人比工匠作坊要多得多。这些工场除了尚未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外,与日后的机器工厂已无太大差别。(78)
    到了18世纪中期,欧洲大陆有的集中化的手工工场规模已很大。有的经济史学家将它们称为原工厂。(79)这种形式的手工工场实际上是手工工场向工厂制的过渡形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