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工厂制 在工厂制形成前夜,一些工厂的初期形态从外放制结构中出现。它把承担某些工序的中心工场与半独立的户外工人生产相结合。这些工场以外的生产部分,可能只是机械化生产的辅助性过程。机械化的生产方式逐渐地扩大开来,将生产集中于工场中,直到最后转变为完全的工厂制生产。如玛克辛·伯格所描述的:在18世纪的西约克郡,小手工工匠正在准备建立他们的合作工场。在兰开郡,皮尔家族建立了花布印制业和纺纱业中的集中化生产组织。18世纪的伯明翰,五金器具业的小手工工匠建立了集中的生产单位。(80) 德国19世纪初一些拥有鼓风炉的近代工厂,就是从若干世纪前就存在的生产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重商主义时期的企业与近代工厂的企业间存在某种连续性。1833年在巴伐利亚所有制造业中,有13家完成了这种转变,大致占1740—1873年有记载企业的1/10。在弗兰科尼亚地区,从外放制到工厂制连续下来的比例稍大,在98家企业中有15家。在德国所有外放制企业转化为工厂的例子中,纺织业占的比例超过了90%。(81)关于德国近代企业家的来源,于尔根·科卡指出,工业革命时期大多数企业家出身于那些在17世纪和18世纪就已经在工商业领域中开始经营的家族,如德国西部的施图姆、文德尔、施赫、克虏伯、彭斯根和舍勒家族。工业革命中大多数企业家是手工业师傅、商人和生产经营者的儿子,此外也有一些政府公职人员、农民和地主的后代,但很少有来自没有财产的下层阶级。这表明,在德国长达一个世纪左右的工商业传统显得多么重要。(82)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的发展和工业革命以前工业的状况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从1700年到1830年代英国工业呈现持续增长的状态。关于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技术和劳动组织如机器和蒸汽机的使用,以及工厂制度的出现,使经济发生迅速的突变的旧的观点,现在看来需要修正。在18世纪到19世纪初期间,英国工业部门中除了棉纺织业和铁业外,绝大部分工业部门仍然是传统性的,生产效率很低。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工业的业绩看来不是非常明显。这个时期各工业部门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它造成的总的结果是产量逐渐增长。(83)机器的使用和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工厂制度建立起来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工业经济组织仍然呈现出多样性,不同的经济组织共存。在棉纺织业中并不是所有的工业都采取大工厂制度,除了大工厂外也存在很小的工厂。一些工厂只是进行单一工序生产的企业,另一些工厂则包含了若干工序;一些工厂设在多层大楼中,通过流水线进行生产,而另一些工厂只不过是窝棚和车间。面对着竞争的压力,工厂主或实行机械化生产,或是机械化与手工劳动相混合,或使用熟练劳动力,或使用非熟练劳动力。各种工业组织采用它们认为有效的各种方式和技术来组织生产和增殖利润。(84) 1786年萨缪尔·奥尔德诺雇佣了800名户外纺纱工和织布工,而集中化的生产工序在他自己的货栈中进行。他在那里有20家经机,还有50名女孩用手工完成细布的织布工序。他在希顿有自己的漂白厂和染厂。(85)1818年曼彻斯特的亚当和乔治·默里工厂在厂内雇佣了919名工人,外放制工人有300人。1833年格拉斯哥的约翰·巴托罗缪公司在两个工厂内雇佣了430名工人,此外还雇佣了外放制织工2500人。威廉·H. 谢泼德工厂在厂内雇佣了500名工人,使用的外放制工人有1500名。约翰·希斯科特在蒂弗顿的工厂内雇佣了800—850名工人,而在厂外雇佣了1500名外放制工人。(86)在英国,手工纺纱工人在工业革命期间一段时间里人数非但没有减少,还有所增长。1788年为108,000人,1820年增至24万人。(87)英国建立的大企业首先是矿山。劳瑟的煤矿井在1790年每年要花费1000—2500英镑用于矿井排水,可见煤矿规模很大。此后,大工厂建立起来。达比在唐河沿岸的工厂,资本在1798年达到96,000镑。卡隆铁厂在1759—1760年雇佣了800人,1792年达2000人。(88)1816—1818年新拉纳克工厂雇佣了1600人。1815年在贝尔珀的斯特拉斯工厂雇佣了1494人。1812年曼彻斯特周围地区的118家工厂平均每家有工人210人。阿克莱特的克隆福德工厂雇佣了727人。这个时期英国有48家工厂雇佣工人数超过200人,其中6家超过600人,20家超过400人。曼彻斯特有7家工厂工人数超过1000人。其中在博尔顿的奥姆罗德和哈斯卡斯尔工厂有1576名工人。麦克柯内尔公司雇佣了1545人。(89) 工业化时期美国工业企业的规模不大。直到19世纪40年代,美国工业的主导形式还是小企业。在1807年以前,美国只有15家棉纺厂开工生产。1832年美国对制造业的调查报告称,相当一部分工业部门的生产是由不到50名工人的小工厂进行的,它们所依赖的仍是传统的能源——水力、风力、畜力和人力。在1840年以前,美国只有纺织业工厂雇佣的固定工人人数达到50名以上,只有纺纱工序使用了机器,织布仍然要手工操作。(90)以经济发达的新英格兰为例,鞋厂雇佣工人平均为19人,呢绒服装厂为30.9人,棉纺厂为112.3人,玻璃厂为109.5人,枪械厂为22.9人,帽厂为18.1人,铁厂为16.6人,织厂为19.4人,毛纺厂为38.7人,机械厂为27.4人,等等。各种工厂平均规模为13.9人。(91) 在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的早期阶段,即工业革命以前,工商业经济组织的复杂性尤其突出地呈现出来。在这个时期还存在着一些独立的非典型化的经济组织形态,在一些地区、甚至在一个工业部门中反映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经济活动形式同时存在。到1830年,英国迅速向工厂制转变,放弃了各种古代的和过渡型的工业组织形式。然而在此时,苏格兰的亚麻工业中外放制很流行,在敦堤,纺纱工直接和工厂打交道;西部各郡呢绒业和西约克郡的精纺绒线业采取了外包制;西雷丁的呢绒业则采取了独立的工匠生产形式,它们后来也采取了合作制或组织了公司。(92) 到了工业革命完成时期,工业组织的结构仍然具有多样性,大生产和小生产、机器生产和手工生产并存。例如,在约克郡西区,1803年织出的呢绒总匹数中只有1/16是产自资本家经营的大工厂,其余的约有43万匹则是由老板兼工匠在作坊里织出的。1800年左右,约克郡的制造商们几乎都用多轴纺纱机或走锭精纺机来纺纱,用飞梭来织布,梳毛也是用机器来梳。某些作坊由于缺少设备,便把未脱脂的羊毛送到漂洗坊去。这样,在小工业和大工业之间建立了一种联合。根据1831年英国议会的调查,该年英国工厂工人为404,317人,手工工人为1159,867人,手工工人是工厂工人的3倍。英国当时几千个独立的小企业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们被吞并和淘汰的速度极其缓慢,其中的大多数在19世纪中叶还继续存在。(9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