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专门史与整体史 >

从仪式到抗议:近代西欧的“大声喧闹”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陆启宏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大声喧闹”是近代西欧的一种大众仪式,其主要功能是作为一种过渡仪式,并起到一种公开惩戒的作用。同时,作为大众文化,它象征了一个颠倒的世界,并起到社会控制的作用。到18、19世纪,“大声喧闹”不再是一种针对违反共同体规范的仪式,而被运用于民众的抗议活动中,成了抵制国家权力扩张和资本家权力增长的“弱者的武器”。
    【关 键 词】大声喧闹/仪式/大众文化
    【作者简介】陆启宏,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自美国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提出“大传统”和“小传统”范畴后,“大众文化”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基本概念。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Peter Burke)在其名著《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中,将“大众文化”界定为“非精英的文化”,所谓“非精英”指的是“整整一大批或多或少可以确定的社会群体,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工匠与农民”。①
    西欧在近代早期有着丰富的大众文化,而这些大众文化充满了仪式。仪式是指“象征性的、表演性的、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是“在特定群体或文化中沟通、过渡、强化秩序及整合社会的方式”。②可见它是通过象征方式来表达意义的。美国人类学家伯纳德·科恩(Bernard Cohn)很好地解释了仪式的这种转化功能:
    我们书写一件独特的事件,这一事件仅仅发生一次;然而每一文化都会通过社会成员所说的语言将独特性转化为普遍和超验的意义。……统治者的死亡通过仪式来哀悼,这将死亡的个人事实转化成了公共的声明,这不仅和统治者有关,也和统治权本身相关。在很多社会中,仪式将独特性转化为结构。③
    同时,大众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如彼得·伯克所提出的,欧洲在15至18世纪经历了“大众文化的改革”,即“某些受过教育的人在试图改革其他所有人的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所做的系统努力”。④宗教和世俗精英对大众文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们不仅退出了对大众文化的支持和参与,并转而进行批判和压制。在这样一个进程中,有的大众文化衰落了,有的则发生了变化。到了19世纪末,很多大众文化消亡;有的尽管保留了下来,但是其最初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功能则消失了。
    因此,对于某一特定的大众文化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仪式,即这一特定大众文化的具体形式以及大众通过其所表达的态度或集体意识;2.象征,即这一特定大众文化的象征意义以及由此所展现的社会功能;3.变迁,即这一特定大众文化的变迁。
    本文主要以大声喧闹为例,说明大众文化的仪式、象征和变迁。大声喧闹是西欧的一种大众仪式,它主要针对的是性别关系的颠倒,如家内暴力(妻子打丈夫)和通奸(让丈夫戴绿帽子)等。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大声喧闹的仪式中包含了大量的象征因素,具有一种通过公开惩戒而达到社会控制之功能。大声喧闹仪式之所以在近代西欧大量出现,与教会势力在该时期的不断衰落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家内犯罪和性犯罪这类从前由教会法庭所涉及的事务转而由共同体自我管理。随着大众文化的改革,大声喧闹的功能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一种针对违反共同体规范的仪式,而是被运用于民众的抗议活动中,成了抵制国家权力扩张和资本家权力增长的“弱者的武器”。到了‘19世纪下半叶,大声喧闹逐渐被社会运动所取代,退出了历史舞台。尽管大声喧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一些地区仍然存在,但其主要是作为婚礼之后的庆祝仪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