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治学心语 >

《温阿蒙历险记》译注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古代文明》2010年1期 徐昊/吴宇虹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温阿蒙历险记》出土于埃及埃尔·凯本赫地区,以新埃及语文体写于两张纸草之上。文献写成于古埃及二十王朝末期,主要讲述了底比斯高级祭司温阿蒙被派往毕布罗斯购买制造太阳船的雪松木材的历险经历。温阿蒙一路历经艰难,先是货款在德尔城被偷,购买木材时又被毕布罗斯王公拒绝,最后还被腓尼基城市通缉,被迫逃亡塞浦路斯。尽管如此,他每次都凭着机智过人和能言善辩化险为夷。本故事发生于古埃及国力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这就让本文成为了研究新王国末期和第三中间期早期古埃及内政、外交、海外贸易的重要材料。《温阿蒙历险记》根据伽丁纳尔的象形文字临摹本译出,同时依照文献内容并结合相关历史史实,作了适当的注释和分析。
    【关 键 词】古代埃及/《温阿蒙历险记》/海上贸易/新王国末期/腓尼基/塞浦路斯
    【作者简介】徐昊(1983年—),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吴宇虹(1949年—),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教授。
    《温阿蒙历险记》写成于古埃及新王国末期,拉美西斯第十一统治时期(公元前1111-1081年)。故事讲述了底比斯阿蒙神庙的高级祭司温阿蒙受大祭司荷里霍尔派遣,前往毕布罗斯购买建造阿蒙神太阳船所用珍贵雪松木材的历险故事。温阿蒙先是来到了下埃及的塔尼斯城,受到了(驸马)斯门德斯和(公主)坦塔阿蒙的热情款待,他在那里住了14天后出发前往毕布罗斯。然而,温阿蒙此行却历尽艰险。他先到了(海上民族)泰凯尔人的德尔城,在那儿他的货款被偷,他在屡次请求德尔城王公缉拿窃贼未果之后,离开该城,经推罗到达毕布罗斯。在毕布罗斯,他抢夺了一艘泰凯尔人的船只,用船上的钱财弥补了自己的损失。然后,温阿蒙来到毕布罗斯。然而,毕布罗斯王公却因他抢劫泰凯尔人船只而驱逐他,并拒绝提供木材。虽然阿蒙神在毕布罗斯的显灵帮助温阿蒙见到了王公,但王公却仍以埃及拖欠货款为由拒绝提供雪松木材。此时,能言善辩的温阿蒙以阿蒙神的庇佑为交换条件,成功说服了王公。可是,正当王公答应给埃及提供雪松木材时,曾遭温阿蒙抢劫的泰凯尔人却赶到了毕布罗斯,他们强烈要求毕布罗斯王公引渡温阿蒙。王公虽然拒绝了引渡要求,却将温阿蒙驱逐出境。出逃途中,温阿蒙因受到叙利亚海沿岸腓尼基城市的通缉,被迫逃到了塞浦路斯岛,并成功说服了岛上女王接受他的避难请求。虽然文献结尾的缺失令我们无法了解到故事全貌,但根据古埃及的叙事手法仍可以推测,故事应该是以温阿蒙满载木材回到了埃及而圆满完成艰难而神圣的使命结束。
    《温阿蒙历险记》是研究新王国末期埃及内政、外交的重要文献资料,反映了埃及在那一时期已国力日衰,失去了对叙利亚——巴勒斯坦的军事控制权。埃及的使者也不再受到地中海周边国家的礼遇,所能依靠的仅有大国表面上的号召力和宗教影响力而已。
    《温阿蒙历险记》(莫斯科102号纸草)今藏于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出土自埃及的埃尔·凯本赫地区。① 文献于1891年被一位当地农夫发现之后即流入埃及古董市场,后被俄国考古学家格列尼雪夫带回俄国收藏。文献由两张纸草组成(一张纸草为第1至第59行,另一张为第59至第142行),横向书写,共计142行。格列尼雪夫② 于1899年发表了这篇文献的原文,埃尔曼③ 则校订了文献原本,并还原了格列尼雪夫原本中的破碎残片。伽丁纳尔④ 和克罗斯托夫采夫⑤ 发表了经过校订的文献原文,其中以伽丁纳尔的版本最为完整。该文献写成于埃及由新王国向第三中间期的过渡时期,文献中涉及了大量内政、外交、年代学等问题,许多学者,如伽丁纳尔、⑥ 科迪、⑦ 埃格伯特⑧ 等都在论文和著作中对这篇文献为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另外,由于该文献以新埃及语文体书写,一直以来被作为埃及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与中埃及语文体书写的《辛努西的故事》并称为古埃及游记类叙事文学的经典之作。为此,有些学者,如里克泰姆、⑨ 辛普森、⑩ 尼姆斯、(11) 瓦德(12) 曾从文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对这篇文献进行讨论和研究。布列斯特德(13) 和威尔森(14) 根据原文将这篇文献译成了英语,但在他们所用的文献原文中,仍然有一部分因缺损严重而被略去,因此译文并不完整。而辛普森(15) 和里克泰姆(16) 的英文译本又没有详细的注解和分析,不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因此,本文就以伽丁纳尔的原始文献为基础,尽可能完整地译出全文,同时也参考了辛普森和里克泰姆的英文译本。译文中带方括号的上标数字为注释标号;方括号为文献缺损部分;圆括号中的文字则是为了保证译文通顺,方便读者理解而结合上下文联系由译者添加上去的。
    第1-3行
    【译文】
    (拉美西斯第十一改元)统治第五年[1],夏季(第三季)的第四月[2]第十六日,是两土地[3]主人阿蒙神[4]神庙的高级祭司[5],温阿蒙(Wen-Amon)出发的日子。温阿蒙外出是为了购买木材,修造众神之王阿蒙·拉[6]的称为阿蒙乌瑟赫特[7](Amon-Userhat)的伟大圣船[8]。
    【注释】
    [1]统治第五年esbt 5,esbt也被写作mpt-esbt或eat-sp,是古埃及人的主要纪年方式。本文中所称的“统治第五年”,布列斯特德和埃尔曼认为是拉美西斯第十一统治的第五年,参见J. H. Breasted, Ancient Records of Egypt, (以下简称Breasted, ARE)Vol. IV,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06, p. 278。但是,伽丁纳尔认为,拉美西斯第十一统治的第十九年,出现了所谓的“复兴年”,即重新计算统治年代,很有可能是新的统治者荷里霍尔掌握了政权,使用了新的统治年代,而纪年称谓仍沿用拉美西斯第十一则说明了拉美西斯第十一只保持了名义上的最高统治权,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因而文中提到的统治第五年实际上是拉美西斯第十一统治的第二十三年。参见:A. H. Gardiner, Egypt of the Pharaoh,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6, p. 446。
    [2]夏季vmw,也被称为“收获季”或“丰收季”。古埃及人将一年分为三个季节,每个季节四个月,这三个季节依次为:“泛滥季”aut,时间大致为七月中旬至十一月中旬;“播种季”或“冬季”prt,时间大致为十一月中旬至次年三月中旬;“收获季”或“夏季”vmw,时间大致为三月中旬至七月中旬,参见:J. P. Allen, Middle Egyptia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Hieroglyphs(以下简称Allen, M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 103; A. H. Gardiner, Egyptian Grammar(以下简称Gardiner, Eg. Gr[3]),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p. 203。
    [3]两土地tawy,古代埃及将自己的国家称为两土地,分别指上埃及的红土地和下埃及的黑土地。上埃及除尼罗河两岸土地外,多山地和沙漠,呈暗红色,故称为“红土地”;而下埃及河道纵横,多沼泽和黑土,故称“黑土地”。参见:Faulkner, A Concise Dictionary of Middle Egyptian(以下简称Faulkner, CDME), Oxford: Ashmolean Museum, 1981, p. 292; Gardiner, Eg. Gr[3], p. 599; Erman & Grapow, Wrterbuch der Aegyptischen Sprache(以下简称Erman & Grapow, Wb), Vol. V, Berlin: Verlag von Reuther & Reichard, 1957, p. 217。
    [4]阿蒙Imn,古埃及的太阳神,古埃及神话中的创世神,新王国时期成为主神而受到崇拜,通常会加以特定称呼,如:“法老的父亲”、“众神之王”、“两土地王座的主人”,参见:Faulkner, CDME, p. 21; A. Erman and H. Grapow, Wb, Vol. I, p. 84; G. Hart, A Dictionary of Egyptian Gods and Goddesses(以下简称Hart, DEGG),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86, p. 4。
    [5]神庙的高级祭司smsw hay,国外一般直译为“神庙主通道上的老祭司”,古埃及除了法老,只有祭司才能经常在神庙主道行走,且老祭司则是祭司中资格较老、级别较高之人,因此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将其引申翻译为“神庙的高级祭司”。参见:Faulkner, CDME, p. 229; L. H. Lesko, A Dictionary of Late Egyptian(以下简称Lesko, ADLE), Vol. III, Berkeley: B. C. Scribe Publications, 1984, p. 54; Erman & Grapow, Wb, Vol. IV, p. 144。
    [6]阿蒙·拉,imn-ro,阿蒙和拉都是古埃及的太阳神,为了获得更为强大和全能的神性,埃及人将两位神合二为一,称为阿蒙·拉,并冠以“众神之王”的称号,以显示其无与伦比的宗教地位。参见:Donald B. Redford, 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Ancient Egypt, Vol. I,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82-85; G. Hart, DEGG, p. 6。
    [7]阿蒙乌瑟赫特imn-wr-eat,也可直译为“阿蒙神,他威力无穷”。
    [8]古埃及人认为,法老死后会升上天空,成为太阳神阿蒙,太阳的运行轨迹就是法老乘着太阳船在天空中从东到西航行。因此,为了能让法老死后会像太阳神那样每日顺利在天空中航行,太阳船模型常常成为法老墓葬的必备物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