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但近年发展势头良好,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与此同时,国际关系史研究由于处在国际关系学与世界史学之间,研究势头则显得相对冷清。国际关系史研究发展现状何以如此?取得长足发展该如何努力?记者邀请国际关系、世界史领域学者进行对话,试图做出回答。 对话学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吴征宇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梁占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陈玉刚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张振江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发展状况如何?取得了哪些相关成就? 吴征宇: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在20世纪90年代的建立或复兴,与中国国际关系史的研究衰落是同步的。这些年,中国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发展主要还是体现在一些博士生的论文及少数研究者的学术专著上,但总体上没有任何进步,反而倒是日渐衰微。这可能是和中国国际关系学科把美国国际关系学科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密切相关。 梁占军:要理解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发展现状,首先要明确一点,即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学科定位。在学科分类中, 国际关系和国际关系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 首先,从我国现有的学科体系来讲,国际关系学属于政治学门类,而国际关系史则属于历史学门类,是世界史一级学科下的一个分支,类似专门史。 其次,从研究对象看,国际关系学侧重研究现实中的国际关系问题,而国际关系史则侧重研究历史上的国际关系问题。 第三,从研究性质看,国际关系研究主要是应用型研究和对策性研究,长于理论建构,常常要借助理论构建来解释当下,提出对策和预测;而国际关系史则属于基础研究,侧重个案研究、专题研究,靠档案、史料说话。 第四,从研究方法上,国际关系史研究大多运用历史学的方法,侧重实证研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和借鉴不大重视,这导致理论研究在国际关系史研究中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发挥的作用不如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大。国际关系研究相对来说更加侧重理论体系、研究范式的构建,其研究方法多借鉴自然科学,即所谓科学的方法,其研究思路一般是大胆假设、小心验证。比如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先提出假设,然后再找历史材料验证。这与历史学研究讲究的“论从史出”、用让材料说话的思路是有区别的。 第五,从研究人员的分布来说,目前从事国际关系史研究的主要是历史学者,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则主要是国际政治、政治哲学领域的学者。两个群体的研究各有短长,但基本上都沉浸在自己学术领域,在现实中交集并不多。总体上看,国际关系学研究的发展势头比国际关系史要强势的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