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古埃及黄道十二宫图像探源(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 颜海英 参加讨论

    二、旬星
    自中王国开始,古埃及墓葬中就出现“星表”,这是古埃及人独特的观测天象的记录。他们选定36颗与天狼星有相似运行规律的星星(每年在夜空消失70天),即旬星(decans),把10天分为一个“星期”,记录36颗旬星在一年的运行,每10天一颗旬星会消失,而一颗新的旬星会出现。360天后所有的旬星都出现并消失一次,其余的5天再以其他星星记录。旬星运行的轨迹和日期配合形成了“星表”。公元2世纪的世俗体文献卡斯伯格纸草(P.Carlsberg)对努特之书(Book of Nut,发现于阿拜多斯塞提一世神庙及拉美西斯四世的墓中)进行了评注,这是古埃及人自己对其千年之前的天文资料的解释,对现代学者的研究弥足珍贵。卡斯伯格纸草如此解释旬星运行的模式:旬星“出生”后在东边天空活动80天,之后在中部天空“工作”120天,然后在西部天空“居上”(tpy)90天,最后在dwAt停留70天(无法在夜空看见)。每个夜晚可以看见29颗旬星在夜空中“活动和工作”,7颗在dwAt中无法看见[6]36-88。学者们对这段描述的含义展开了长期的争论,争论的核心是“出生”和“居上”的意思,究竟哪个是偕日升,哪个是日落升起。纽伯格和帕克最早建构了旬星运行模式的图表,但受到康曼、塞蒙斯等人的质疑[5]87-111。
    目前发现的50多个星表,多数出现在墓室天花板或者棺盖内侧。古埃及人观测旬星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与葬仪相关的:死者从去世到下葬的间隔时间是70天,星表应该是用来确定在死者去世那天从夜空中“消失”的旬星,并相信这颗旬星70天后的再次升起与死者的再生息息相关。
    目前发现的黄道中丹德拉和艾什纳神庙的黄道图环绕着36颗旬星,每颗旬星旁边标注着它的名称。丹德拉的旬星名称[7]173如下表。
    
    根据纽伯格和帕克对星表的分类,丹德拉、艾什纳黄道的旬星属于塔尼斯类型,有3颗新的旬星出现,及若干微小变化,主要内容与其他类型的星表大同小异[6]95。
    希腊化时期的学者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将十二宫划分为日、夜两半球,从水瓶宫到巨蟹宫在夜半球,从狮子宫到摩羯宫在日半球。夜半球对应着长形黄道图的“南方天空”和东方,日半球对应着长形黄道图的“北方天空”和西方[1]204。
    以丹德拉圆形黄道为例,36旬星的分布可以分为东(19到36颗旬星)、西(1到18颗旬星)两组,东边的是希腊化时期黄道的夜半球,西边的是日半球,这与中王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下来的传统是一致的,即冬至到夏至期间的天空为“南方天空”,对应19到16颗旬星;而夏至到冬至期间的天空是“北方天空”,对应1到18颗旬星[1]204。
    从旬星在黄道图上的出现来看,不管是名称还是分布,都与中王国开始的星表传统是一致的。这充分说明了埃及的黄道十二宫尽管有外来的元素,但本质上是本土的。
    丹德拉圆形黄道图中,旬星的环绕不是等分的,而是根据长形黄道上的内容留出足够的间隔,足够圆形内侧对应位置的图像插入旬星之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