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1年,上海市政府征用了美商上海电力公司的设备资产,对核心电厂的“国有化”使社会主义电力工业得以初步建立。国家电力部门试图提高上海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但私营电厂无法直接纳入其统筹和管理之中,在社会主义改造的浪潮中电力工业开始了公私合营。其间,公方主导了合营的各项工作,并用“经济”的方式得到了企业资产,私方在得到补偿的同时退出了企业的支配和管理。电力为工业之先导,上海电力工业的公私合营可为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探讨,在工业体系建立的环节上做出有代表性的诠释。 关键词:上海电力工业化公私合营“五反”退款转作公股 作者简介:高明: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曹树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一、何以从“拒绝合营”到“捐献私股” 公历新年的上海伴着黄浦江上的汽笛声醒来。徐家汇的某幢洋房里,书桌上的灯光随着窗外渐亮的天色而显得愈发暗淡。灯下,房子的主人姚惠泉一夜没睡,这显然不是旧历新年之前的“守岁”,然而姚心中却似乎守候着些什么,于是他拿起笔给陈政委写了一封信: 此刻是一九五四年元旦清晨六时五十分,也是我今年的第一封信。……国家总路线的号召,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党的宣传教育力量贯彻下去,成效是显著地,我也出其薄力,推动了若干方面,动了,推行了。浦东电气公司正式申请了公私合营,已与电管局初度接谈了。① 姚董事在信中还讲到了申请公私合营在浦东已颇具风气。此外,电力系统内部,在各个企业都在申请合营的同时,华商电气公司(以下简称“华电”)的态度却不明朗,这是因为华电总经理孙志飞一系一直表示不同意申请公私合营。姚在信中表示,孙是杜月笙的门徒,在公司薪金待遇很高,但学习态度不积极,与董事会其他成员在公私合营问题上的矛盾尖锐,拒不执行董事会决议。因此,姚认为孙有“不可告人之处”②,这很不利于公私合营。 1955年初,上海电业管理局(以下简称“电管局”)向市工业生产委员会报告,称浦东电力公司(以下简称“浦电”)、南市电力公司(原华商电力公司,华电合营后更名,以下简称“南电”)之多名私股股东自愿将个人股权转为公股,捐股者共计18人,股权总数533万股,价值合计10亿元有余。③次年1月,上海市人民委员会接到“公私合营闸北水电公司等转来私股股东愿将股票捐献给祖国事,多起,有些人表现甚为坚决”④。此外,1956年初陈云对公私合营的形势作了如下描述: 从北京开始发起全行业合营后,全国各地的私营工商业很快都公私合营了,……大店、小店,连夫妻老婆店,统统合营了。他们天天敲锣打鼓、放鞭炮,递申请书,要求公私合营。没有办法,只好批准。⑤ 两年间,公私合营的片段场景有着巨大的差异,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体系在潮水般的改造运动中,迅速而高效地建立了起来。其间,电力工业作为工业化的先导,自然成为社会主义改造的“排头兵”,那么私营电业将在国家力量之强力主导下,完成资本性质和资产所有权等方面的变革。本文以上海电力工业为例,对公私合营过程提出如下问题:第一,电力工业的国家模式与其他电力资本性质的关系如何?第二,私营电力企业面对公私合营如何保全自己利益?第三,在公私合营中,公私双方是如何博弈的,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利益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