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中国史 > 国史 >

同声异气:中国1958年从朝鲜全部撤军方案的形成(6)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 田武雄 参加讨论

    五、中国所拟方案得到苏联的赞同 
    张闻天拟订的撤军方案稿得到毛泽东批准后,并未立即发送朝鲜方面研究。周恩来在报送方案稿请毛泽东核阅的附信中说:“在得到主席批准后,拟在政治局一谈,然后再向苏方提出”。(41)信中并未提及何时向朝方提出,却表示要向苏方提出。向苏方提出方案稿并征求意见无可厚非,毕竟计划中的撤军行动需要苏联支持和配合,事先通报苏方是必要的。可是却不同时通报朝方,事实上是在得到苏方明确答复赞同后才答复朝鲜,这种决策流程颇耐人寻味。如果同时通报朝鲜,朝方可能提出一些不同意见。而待苏方表示赞同后,朝方对于中国拟订的方案实际上只能接受,而不可能提出什么意见了。 
    (一)中国向苏联通报方案并征求意见 
    上文提到,中国从朝鲜撤军的设想,1957年初已经得到苏联领导人的同意。1957年11月莫斯科会议期间,毛泽东也向苏联驻华大使尤金通报过与金日成会谈的情况。不过,无论是1957年初苏联外交部的意见,还是苏联驻朝鲜大使普扎诺夫6月4日向朝鲜外务相南日的表态,都表明苏方对于中国的全部撤军行动实际上持保留态度,尤其是担心朝鲜人民军独力难支,而朝鲜经济又不足以支撑朝鲜大规模扩军。(42)这种情况下,中国有必要消除苏方的担忧以得到其对中国撤军行动的赞同。 
    中国从朝鲜全部撤军的具体方案确定后,中国于1958年初再次通报苏联征求意见。1月8日,周恩来接见尤金,通报中朝两党商谈有关全部撤回志愿军问题的经过,并说朝鲜党中央赞成我们撤退志愿军,对于金日成来电提出的两项办法,我们赞成先由朝鲜政府发表声明要求双方撤兵,中国政府表示响应和支持的办法。尤金表示将把上述情况立即报告国内。(43)在通报中,周恩来详细陈述了撤军的理由:可以推动若干国家要求撤退其在联合国军中的部队,使美国陷于孤立;有利于美国向李承晚施压要求其裁军;朝鲜人民军接防三八线后“逐渐可以熟练起来”。也不必担心朝鲜的安全,因为撤回的志愿军将“留驻在鸭绿江边”,万一有事,“随时可以过江抗击敌人”。看来,周恩来试图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说服苏联赞同中国的撤军行动。那么苏联的态度如何呢? 
    (二)苏联赞同后毛泽东答复金日成 
    1月8日当天,周恩来向尤金通报撤军方案后,尤金随即也向中国递交了苏联政府准备最近提出的若干有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新建议,希望得到中国的支持和配合。在东方,此时苏联政府准备提出在亚洲建立一个非原子武器地区。1月中旬,苏联外交部远东司代司长向中国透露了这一想法,并说很快将与中国商量,与印度、印尼和缅甸等国交换意见。同时,远东司认为中国准备从朝鲜撤军一举“非常英明”。不过,可能是担心中国撤军后对朝鲜的支持会减弱,远东司强调“鉴于南朝鲜完全被美国所控制,又是美国在东方的一个巩固的军事基地,对朝鲜今后局势的发展应该给予更大的重视。”远东司还提出应设法对南朝鲜多做些工作。(44) 
    莫斯科方面则在仔细研究中国就撤军所拟定的措施后,表示完全同意中国的意见。1月23日,驻华大使尤金答复中国政府:“实行这个计划无疑将促使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使社会主义国家在朝鲜问题上保持主动性并给美国人和南朝鲜当局造成额外的政治困难。”同时,苏联表示将积极支持和配合中国和朝鲜的行动。(45)在苏联积极倡导和推动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尤其是在东方的相关举措需要中国支持,并通过中国做其他亚洲国家工作的情况下,苏联方面的上述表态几乎是毫无悬念的。 
    既然苏联已表示赞同中国拟订的撤军方案,中国答复朝鲜的时机就成熟了。1月24日,在收到金日成第二封信近一个月后,毛泽东终于复信金日成,函告对其所提两套方案的意见。(46)在陈述具体意见前,毛泽东写道:“这些意见,我们已经同苏联政府商量过,他们表示完全同意。”尽管信中说,“请你和朝鲜劳动党中央考虑是否妥当”,“以上各点意见,请你们研究后答复”,但在被明确告知苏联政府完全同意的情况下,金日成即使有不同意见,恐怕也很难再提出来。2月5日,朝鲜政府发表要求外国军队同时撤军,实行全朝鲜自由选举,实现和平统一的声明。其中所提各项建议几乎与毛泽东复信中所提意见完全一致。(4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