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引文献】 [1]宋恩繁、黎家松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大事记》第1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255页。 [2]《周恩来文化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57页。 [3]《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关于目前国际形势、我国外交政策和解放台湾问题的发言》,《人民日报》1956年6月29日。 [4]张奚若:《互相吸取互相发展互相尊重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人民日报》1959年5月4日。 [5]裴坚章主编:《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56页。 [6]丁西林:《以文会友和气致祥十年来中外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光明日报》1959年9月24日。 [7]周而复:《友谊的花朵》,《人民日报》1959年7月30日。 [8]曹应旺:《中国外交第一人周恩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3页。 [9]《楚图南谈我艺术团出访欧洲的收获》,《当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料》第1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10]《新中国早期对外文化交流座谈会举行》,《中国文化报》2009年11月4日。 [11]潘朗:《友谊、和平和文化交流——人民中国十年来的对外文化联系》,《世界知识》1959年第18期。 [12]《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24页。 [13]张致祥:《中波文化合作的成就》,《人民日报》1957年4月7日。 [14]《纪念雅沃洛夫诞生八十周年》,《光明日报》1958年1月29日。 [15]《肖洛姆·阿莱汉姆诞生一百周年首都文化界举行纪念会》,《人民日报》1959年11月25日。 [16]《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389页。 [17]《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44页。 [18]《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82~83页。 [19]《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3页。 [20]《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1页。 [21]《毛主席离莫斯科返国行前在车站发表临别演说莫洛托夫等前往车站送行人民民主国家驻苏使节均抵站欢送》,《人民日报》1950年2月20日。 [22]钱俊瑞:《全力巩固和发展中苏文化合作的崇高事业——欢迎以米哈伊洛夫同志为首的苏联文化代表团访问我国》,《人民日报》1957年1月12日。 [23]郭沫若:《沫若文集》第1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88页。 [24]《对外文化友好活动又有显著进展楚图南的发言》,《人民日报》1957年3月20日。 [25]周丽娟:《对外文化交流与新中国外交》,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26]?李喜所主编:《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第5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22页。 [27]《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22页。 [28]洪深:《新中国五年来的对外文化交流》,《新华月报》1954年第11号。 [29]刘庚寅:《民间外交——半个世纪的辉煌》,《友声》2004年第4期。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56~1957)》第4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58年版,第501页。 [31]郑言编:《外交纪实》一,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第181页。 [32]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6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60页。 [33]丁伟志:《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第3期。 [34]《我国代表就促进亚非国家文化交流作报告,让我们更多地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人民日报》1957年12月29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