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册第一号道契“正契”(局部)。根据道契可知,英商颠地兰士禄向原业户奚尚德等永租土地,所租地“东至黄浦滩西至公路南至第九分地北至公路”。 上海的外滩指北起苏州河口,南至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口的黄浦江滨地带。这里讨论的外滩地区范围稍大,包括从江滨一直到福建路一线,这块区域曾为英租界地区。上海外滩地区在开埠前后是一番怎样的面貌?如何借助相关材料复原外滩地区原貌?今天的“外滩”在过去如何称呼?外滩最早建造的是否为今外滩33号内的原英国总领事馆建筑?围绕这些问题,周振鹤教授近日接受了本报采访。 文汇报:你们最近完成的这项研究非常有趣,把开埠以前和开埠初期外滩地区的面貌准确并生动地复原了出来。请您先谈谈,开埠以前,上海的外滩地区是一番怎样的面貌? 周振鹤:我们一般所谓的外滩这块区域,过去只有定性的描述,而无定量的描述。以前我们只知道,那里在上海县城北面,属于郊外,有人说是一派田野风光,也有人说是一片荒芜,冢墓累累。总而言之,对于当时的上海县城而言,那里就是东北郊区,是荒郊野外,而当时的野外的景观无非就是这么几类——桑田、河浜、土路、坟墓。 西洋人来上海,一般都是从吴淞口上岸,或陆行,或乘船往黄浦江上行。因此他们一路上看到浦江沿岸及县城以北的风光都是差不多这种郊野风光,外滩地区在当时也不例外。比起苏州河以北的其他地方而言,这块地方离城里又相对近一点,这块地上没有房舍,不是居民区,但这些地是有主的,这些荒郊野地的主人可能就居住在县城里面或县城附近。而且,这些地的主人是很明确的,哪块地属于谁,主人姓什么,都可以查到。而且,同一个人拥有的地可能是分散的,这里有一块,另一个地方又有一块。这些信息我们查阅上海的道契资料就能获得,所以道契是很有用的历史资料。 文汇报:您刚刚谈到东北郊的荒野地区。开埠以前,上海的北郊和西郊也是荒郊野外吧? 周振鹤:对,但是整个外滩这一块,就是在东北。当然,我们在这里所讲的外滩地区,范围是稍稍扩大了,把它扩大到山东路了,其实外滩本来只是指黄浦江滨地带。 当时山东路还是河。后来,今山东中路段就是沿着河浜修建的一条土路,原来造的房子可能就是在河边,到通路的时候也用不着拆房子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