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用道契“拼”成的外滩地区原貌(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2015年4月24日 任思蕴 参加讨论

    文汇报:现在俗称的“外滩”和以前所指的“外滩”有何不同?请您简单谈谈“外滩”这个地名的沿革。周振鹤:现在的“外滩”和过去所谓的“外滩”完全不一样。现在的外滩这个地方,以前一直是叫黄浦滩的,不叫外滩。真正的当时普遍叫外滩的是什么地方呢?是十六铺外滩,也就是小东门外滩,十六铺相当于小东门,小东门是城门,而所谓铺,就是一块一块分块治安的区划单位。
    “外滩”这个称呼大约从南市地区沿江地带的习惯称呼而来,因为宣统元年(1909年)出版的《上海指南》中有大量的以“外滩”缀尾的地名出现,如南市董家渡外滩、南市新码头外滩等,在更早出版(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上海杂志》里,则可见多处小东门外滩、十六铺外滩的称呼。而与此同时,今天的外滩在当时明确称“黄浦滩”。英租界里的五条主要马路,南京路、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与广东路都写明是从黄浦滩到泥城浜(只有福州路的别称四马路比较特别,注明是从黄浦滩到大新街)。泥城浜就是西藏路,那里原来也是一条河浜,上海很多道路其实都是由河浜填成的。这是河网地带城市现代化的特征之一。
    上海指南式的书,最早一本就是《上海杂志》,内载各银行地址有:中国通商银行黄浦滩六号,汇丰黄浦滩十二号等等。不说黄浦滩路,只说黄浦滩。
    而法租界的沿江部分,则称法兰西黄浦滩。
    直到1948年4月,上海解放前一年出版的《上海市大观》第二章第四节标题还是“黄浦滩草莱初辟”,正式名称仍为黄浦滩而不是外滩。但在比较黄浦滩与垂直于黄浦滩的“后街”(如派克弄,即后来的南京路)时,则也同时称外滩,因为对比起垂直于黄浦滩的街道来,黄浦滩的确是在“外”。这本来也是南市沿江地带称为外滩的同样理由。所以今天闻名于世的“外滩”的叫法其实出现得很晚。而且是移用原来南市沿江一带的称呼而来。现在喧宾夺主,南市的外滩反而要称为“南外滩”了。
    文汇报:以上所提到的都是中文的上海指南一类书,那么有外语类的早期上海导游书吗?书中又是怎样称呼外滩的?
    周振鹤:上海外滩的出名其实是很早的,从苏州河口到洋泾浜(现延安东路)口这段沿江大道,是外国访客一定要观光的地方。比上述《上海杂志》更早一点出版的一本英文的上海导游书Shanghai——ItsChiefObjectsofInterest所列举的第一个景观就是外滩,并称之“世界上最有趣的,最有名的与最漂亮的大道之一”。想想,这时还是20世纪的开头,外滩的建筑群还处于第二期的形态,远未有1930年代以后的辉煌。当然,西洋人称外滩用的是Bund一词,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该书的最前面有一节是“洋泾浜英语”,是让来华的外国人学会这种简单的混合语以应付在上海的日常生活。其中有一句跟我们上面的的问题相关,是教洋人若想乘人力车到外滩去游览,那么应该说Bund这个词,但如果这样说不灵光,则应改口说Wangpoo,这样车夫就懂了。Wangpoo是上海话“黄浦”的对音,也就是说,当时的洋人是知道中国人将今天的外滩称作“黄浦(滩)”的。
    文汇报:也就是说,有这样一段时期,“外滩”和“黄浦滩”这两个地名其实是同时存在,但分别指不同的地方?
    周振鹤:同时存在过。那个时期外滩通常指小东门外滩。
    所谓的外滩其实是这样的:黄浦江过去比较宽,后来越来越窄,因为它有涨滩,也就是说,支流汇入黄浦江,携带了泥沙,黄浦江的河滩就一直涨出去。涨出去了多少亩,是要申报的,这个是公地,不是私有的。涨出去以后,就可以在外滩修一条马路,那么过去的外滩其实就叫里滩了,因为有新的外滩出来了嘛。所以过去外滩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涨出去的滩都叫外滩,外滩不是一个明确的地名。不像现在这样,是固定指中山东一路那一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