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呼吁台湾当局放弃阻止蒙古入会 1961年7月29日,陈诚以蒋介石全权代表身份访问美国,与美方高层四次会商,终未能在蒙古入会问题上达成一致。7月底,亚非集团各方活动提请联大召开第三届特别会议⑩审议法国与突尼斯的冲突,美国无力阻止。蒋廷黻提请“外交部”注意,此事反映出美国对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影响力下降。[32]8月16日,蒋廷黻有感于美国国务院围绕中国代表权问题的部署“思想似欠坚决,且不周到”,向台湾当局明确建议放弃阻止蒙古入会:“阻止外蒙入会,必危害我代表权,纵使今日中美合作,外交全体动员,不能把握适当票数,在本届大会中,必须从非洲法语国家取得十票左右,取得以后,代表权问题可正式成为重要问题,一切排我纳匪提案,须三分之二票数,不但今年可渡此难关,二、三年内亦可无问题,而且苏联或印度在本届大会中,所提不利于我之议案,大会遭更多数反对,其比例可超过上届之四二对三四,一反仇我者所谓不可挽回之趋势,故外蒙古入会,虽给我困难,同时亦给我外交机会”。[33] 8月20日,陈诚复电称,岛内舆论大抵“主张坚守原则,不可动摇”,“蒙古入会案”关系重大,正待蒋介石“最后核定”。[34]8月25日,“外交部”急电蒋廷黻,当局最终决定“维持原定立场”,要求蒋廷黻亲自与英国等安理会理事国代表秘密接洽,争取他们对“蒙古入会案”弃权。[35]8月26日,陈诚再次致电蒋廷黻:“必须坚守原则,不可动摇”。[36]蒋廷黻的上述建议终未被台湾当局采纳。9月2日,蒋介石召集陈诚、“总统府秘书长”张群、“行政院副院长”王云五和沈昌焕讨论后,决定“下破釜沉舟决心”,要求“务应绝对避免任何言辞使人误认我仍心存犹豫,尚有伸缩余地”。[37] 直至第十六届联大开幕前,蒋廷黻仍试图使新会员国入会问题拖延至中国代表权各案议决之后处理,[38]但未能成功。此后,对台湾当局不利的消息纷至沓来,就连9月11日赶到纽约督阵的沈昌焕也不禁感叹“前途如何,难以预料”。[39]9月13日,智利决定在安理会对“蒙古入会案”转而投票赞成。[40]厄瓜多尔也有立场动摇的迹象。[41]9月14日,蒋廷黻向“外交部”汇报称,原先倾向对“蒙古入会案”弃权的国家“已摇动”,“一般空气”均对台湾当局否决“蒙古入会案”的后果表示“担忧”。[42]此时,欲阻蒙古入会,唯有使用否决权,台湾当局着手部署否决蒙古入会。9月20日,主持“外交部务”的“外交部次长”许绍昌请示沈昌焕:“岳公(张群字——引者注)顷嘱研究我倘否决外蒙,届时政府及代表团发表声明,自应互相配合,其方式及内容为何?”[43]9月22日,蒋廷黻复电详释与沈昌焕商定的应对策略以及否决“蒙古入会案”后在安理会中发表的声明,“决定强调苏俄并案处理之办法为无理违法”。[44] 法非集团决定对台湾当局施加更大压力。9月21日晚,联合国总务委员会审议新西兰和苏联分别提出的有关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投票前,蒋廷黻等“恳商”尼日尔对苏联提案投票反对,至少应弃权,结果尼日尔、利比里亚均投票赞成苏联提案。蒋廷黻分析,此事一方面反映了法非集团内部的“协调”,另一方面可“预知”尼日尔“不可靠”。[45]9月23日,美方告知薛毓麒,尼日尔投票赞成苏联提案是法非集团对台湾当局的“严重警告”,以示该集团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将一致投票,“绝(原文为决)无例外”。美方强调,投票反对台湾当局在联合国占据中国代表权的国家已经超过投赞成票的国家,“形势极为险恶”。[46]但台湾当局仍决意阻止蒙古入会。9月25日,陈诚召集王云五、张群等会商后报告蒋介石,蒋介石决定“坚决贯彻(原文为澈)既定政策,不计成败,以阻外蒙入联合国”,[47]并手书电文,指示沈昌焕和蒋廷黻:“切勿畏任何危难或压力有所摇撼”,要求“再将中央决议文切实体认为要”。[48]蒋介石责令在纽约的一线“外交官”不得对阻止蒙古入会的原则立场存动摇之念。9月26日,安理会审议“蒙古入会案”的当日凌晨2时,沈昌焕急电指示“外交部”,“廿六日我否决外蒙后,茅、塞可能有反应,希迅指示该两馆预作闭馆准备,以防万一。”[49]台湾当局显然做好了否决蒙古入会的准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