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绵延千年丝绸之路的停歇是中外交通史上的重大事件,除了国际情势的变迁以外,棉花的普及以及对丝绸形成替代作用也是丝路衰绝的内在原因。好在中国茶叶转成国际市场上的俏货,丝绸之路变换成“茶叶世纪”。丝绸与茶叶及棉花的替代是古代与近代国际贸易商品转换的典型表征,对中国与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关键词】丝绸;茶叶;棉花;外贸商品;替代 【作者简介】郭卫东,男,山东定陶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中图分类号:K 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19(2014)04-0133-11 古代的中外贸易,实以丝绸贸易为开端。早在公元前,中国丝绸已越过帕米尔到印度、波斯,及至欧洲。丝绸在中国各色外贸货品中,霸主地位长时间无可它替,历史上有若干时期,当丝绸运抵异国时,价值要用等量黄金来衡量。但从18世纪初叶开始,茶叶取代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一举结束长达两千余年丝绸在中外贸易中的主角位置。丝绸和茶叶是自然奇迹和人类智慧两者完美结合的产物,也是远古就有的两种独特中国产品,为何丝绸的步向世界如此之早,茶叶的走出国门若许晚近?其间各种国际商品的易代对中国与世界的影响又是怎样? 一 从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年直到明代的1500余年中,有座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重要桥梁,这条总长7000多公里的交通干道及支线,曾把古老的黄河、恒河、希腊、波斯等几大文明绾结。公元15世纪以后,中西交通又由陆地向海洋挪移,海上丝路兴起。在这漫长时段,中国的丝绸始终是主打产品,悠远商道,因此得名“丝绸之路”。随着地理发现后的海道开辟,西方商人逐步替代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人,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角,丝绸同样是其中意的商品。有史料称:“泰西之来中国购丝,始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其时海禁初开,番舶常取头蚕湖丝,运回外洋。”①实则在此之前,1674年,英国公司从中国进口的货品中已包含丝织品。167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部命令购买丝织品18500匹,丝绒300匹,另有生丝40捆。数目及价格是:披肩丝9500匹(每匹2300铜钱),苏炫丝5000匹(每匹1300铜钱),毛丝2000匹(每匹5500铜钱),薄绸2000匹(每匹1350铜钱)。②数量不小。1694年,公司船“多萝西号”(Dorothy)到厦门,该船主要“投资于精细货品——在指定的购货项目中30000匹为丝织品,而生丝在每磅不超过6先令的价钱内,尽量买入”。1697年7月,400吨的“纳索号”(Nassau)从伦敦放洋厦门,公司要求的购货品种是生丝30吨,丝织品108000匹,优质丝绒600匹。几个月后,“特林鲍尔号”(Trumball)的购买品中也包括丝织品41000匹及丝绒150匹。1698年,280吨的小战船“舰队号”(Fleet)在厦门购生丝20吨,丝织品65000匹,丝绒1300匹。1704年1月27日,“肯特号”从广州回航货物中有价值80000两银的丝织品。因为西商订购的丝织品数量较大,难以短时齐备,往往需要预定,交货期大约在90至100天。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