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还对殖民地发生了深刻影响。初时,北美十三州茶叶的转运控制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手中,英国政府也借机利用茶叶剥夺殖民地,1767年6月,“托时德财政法案”(Townshend’s Revenue Act)通过,决定向转口的茶叶等物品征收高关税,遭到殖民地的强烈反对,1769年5月,宗主国决定废除“托时德法案”关于其他物品的关税,但价值不菲的茶税除外,使得北美殖民地的茶价居然高出英国本土一倍。(19)这一来,其他国家的走私茶趁机以低价进入,英国因此颁布《茶叶法案》(Tea Act of 1773),旋引发波士顿骚动,愤怒的殖民地民众把297箱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倾倒海湾,进而成为独立战争的导火索。(20)茶叶这一小小叶片的威力直可洞见,来自中国的茶叶居然在北美引发了一场革命!18世纪的美国人已然是中国茶叶的大消费群体,缘此,美国独立后最首要的贸易目标便是中国,最重要的进口货物便是茶叶。1784年“中国皇后号”(Empress of China)首航货品中茶叶占有最大份额。到1796年,美国在中国收购的茶叶数量已比除英国外的所有欧洲国家收购总和还要多。从1784至1811年间,美国共有368艘商船从中国运出茶叶100369920磅。而1828年茶叶占中国输美货物总额的45%,1837年是65%,1840年是81%。因茶叶的关系,太平洋上“最年轻与最古老的两个帝国”建立起了直接联系。(21) 茶叶对荷兰的贸易转折也在18世纪20年代。1729年,茶叶在荷兰输出华货总额中的比值已占到85.1%。(22)此间活跃于广州的法国商人罗伯特·康斯坦特(Robert Constant)说:“茶叶是驱使他们前来中国的最主要动力,其他货物只不过是点缀而已”。(23)茶叶成为18世纪国际贸易的最重要货品。 18世纪20年代出现的丝茶贸易地位的互换不能单纯视为中国两个出口货品的消长,内中包含深巨的“历史意义”。哈孟德夫妇指出,丝绸让位给茶叶表明:“在横过大西洋或是绕过好望角行驶的船舶上,所运的货物不是为宫廷或教堂而是为小巷和农户而预定……这一天的到来,标志着世界进入近代体系的一个重要阶段。……因为只有当资本能被用来生产人民大众所消费的货物时,近代规模的资本主义制造才有可能。”(24)从为上等人提供华绸锦缎到为大众提供日常饮料,易代的确是历史性的。由于生产水平的落后、航海技术的欠缺、交通的不发达,古代的国际贸易主要是为皇家贵族服务;近代国际贸易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服务对象由贵族转向大众,丝茶贸易地位的升降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巨变。 茶叶在近代西方的流行开来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随着地理大发现,几乎是在同一时期,非洲的咖啡、美洲的巧克力和亚洲的茶这三种“异国嗜好”不约而同至欧洲。巧克力传入欧洲是1520年,咖啡1615年由阿拉伯中传威尼斯。这些“提神醒脑”的新饮料几乎同时在欧洲大行其道,从人群嗜好的角度透射出社会业已出现或正在酝酿着重大变化:人们比以前空闲了,上述种种均为生活必备品外的“消闲”饮品;群体公众活动更多了,品茗喝咖啡都有人聚才好,茶园、咖啡馆等应运而生,并屡屡成为近代欧洲重大革命和风潮的策源点,茶叶、巧克力、咖啡都属于“兴奋剂”,在欧洲各国革命的前夜流行起来,其中关联,委实可以作一篇大文章。推论再广一些,城镇更多了,城市生活更丰富了,中世纪毫无生气少有交往的黑暗封闭时代已经或即将结束,市民阶层的力量更加强大,人们的情绪趋于激昂,旧时宁静的心态不再平静,躁动的人群需要“兴奋剂”来加以温润发酵,社会也开始了躁动……有生产才会有消费,反之同样,有大宗消费才可能有大宗生产,而大宗消费必有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国古已有之的茶叶偏偏在18世纪后的欧美获得广泛市场,绝不偶然。东西方的联系前所未有地紧密,地球上的人们不可或分地联为一体,更主要的不是通过某种制度体系,某些意识形态,而是通过经济,通过与普通人群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件件物品。 茶叶的崛起挤压了丝绸,使得生丝及丝绸的贸易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外销在某些年份大幅减少乃至停顿,如1736年,来华的英国船不再带回丝绸,却携回大量茶叶。到1783年,情况延续,这年各国从中国输出的货物有: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92130担,生丝776担;英国散商:茶叶614担,生丝147担;法国:茶叶31735担,生丝211担;瑞典:茶叶36592担,生丝18担;丹麦:茶叶24030担,生丝没有;普鲁士:茶叶24974担,生丝163担。茶叶巨量增长,生丝销售滞涩。1784年广州贸易的情况是,外船34艘运出茶叶194665担,生丝1089担。这年来华的第一艘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运出的茶叶为红茶2460担,成本49240两银,绿茶562担,成本16860两银,但运出的丝织品只有490匹,成本2500两银。而到20年后,即1804年,仅英美两国来华船只为79艘,运来棉花232368担,运出茶叶299535担,运出生丝656担,运出南京布1720000匹。(25)生丝出口继续压缩,在中国外销货品的占比已然很小,无法与茶叶等相比。兹再列举若干年份英国东印度公司自中国输出主要商品的统计数据:1817—1819年,公司年平均自中国输出商货总值5139575两银,其中茶叶价值4464500两银,占比86.9%,生丝价值183915两银,占比3.6%,土布价值121466两银,占比2.4%;其他货物价值369694两银,占比7.1%。1820—1824年,公司年平均自中国输出商货总值6364871两银,其中茶叶价值5704908两银,占比89.6%,生丝价值194779两银,占比3.1%,土布价值58181两银,占比0.9%;其他货物价值407003两银,占比6.4%。而1825至1829年度的年平均数,茶叶价值占比更高达94.1%;1830至1833年的年均数茶叶占比也达到93.9%。(26)茶叶出口一头独大的情况愈趋严重。之后的情况大致相似,中国对英国的出口,每贸易年度均自7月1日起至次年6月30日止,茶叶:1836—1837年为37839865磅,1837—1838年为33388801磅,1838—1839年为40223866磅,1839—1840年为25962919磅。生丝:1836—1837年为13762担,1837—1838年为4433担,1838—1839年为3456担,1839—1840年为2057担。(2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