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高潮、刘斌:《敦煌所出买卖契约研究》,《中国政法》1991年第2期,第112-116页。 ②陈永胜:《敦煌买卖契约法律制度探析》,《敦煌研究》2000年第4期,第95-103页。 ③杨惠玲:《敦煌契约文书中的保人、见人、口承人、同便人、同取人》,《敦煌研究》2002年第6期,第39页。 ④岳纯之:《论隋唐五代不动产买卖及其法律控制》,《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4期,第133页。下引刊物同。 ⑤[日]仁井田升著、池田温等编《唐令拾遗补》,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年,第755页。 ⑥岳纯之:《论隋唐五代不动产买卖及其法律控制》,第131页。 ⑦黄振华:《西夏天盛二十二年卖地文契考释》,白滨主编《西夏史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13-319页。 ⑧杜建录:《论西夏的土地制度》,《中国农史》2000年第3期,第35页。 ⑨赵彦龙:《西夏契约研究》,《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第4期,第105-111页。 ⑩孟庆霞、刘庆国:《简论西夏法典对买卖契约的规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第121页。 (11)史金波:《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卖地契研究》,《历史研究》2012年第2期,第46页。下引刊物同。 (12)史金波:《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卖地契研究》,第45-67页。 (13)胡开全主编《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前言》,巴蜀书社,2012年,第4页。下引此著同。 (14)同上,第7-9页。 (15)沙知录校《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2页。下引同。又下引本件契约时均出此,不赘出注。 (16)同上,第4-5页。下引本件契约时均出此,不赘出注。 (17)沙知录校《敦煌契约文书辑校》,第18-19页。笔者按,据已见地契看,地主之后还应当有同立契人、保人、见人等,即还应有后文,沙知未予说明。而《敦煌资料》第1辑,第399-410页(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料编室,中华书局,1961年)则说明“后缺”。下引本件契约时均出此,不赘出注。 (18)沙知录校《敦煌契约文书辑校》,第30页。下引本件契约时均出此,不赘出注。 (19)同上,第35页。下引本件契约时均出此,不赘出注。 (20)按,“天复玖年己巳岁十月七日”实当梁太祖朱全忠开平三年,即公元909年。晚唐昭宗的天复年号共4年,即公元901-904年。此后昭宗被部下杀死,子唐哀帝即位,年号天祐。五代中原混乱,与敦煌不通消息,所以敦煌人仍以“天复九年”记之。 (21)史金波:《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卖地契研究》,第47页。 (22)同上,第47-48页。 (23)史金波:《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卖地契研究》,第48页。 (24)同上,第49页。 (25)同上,第52页。 (26)胡开全主编《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第3页。 (27)同上,第21页。 (28)同上,第41页。 (29)同上,第95页。 (30)同上,第134-135页。 (31)胡开全主编《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第3、5、7、11、15、17、19、29、31、33、55页。 (32)同上,第134、133、131、99、89、71、55、129、19、126、59、45、33、125、123、103、5、37、87页。 (33)胡开全主编《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第113、115、117、119、121、123、12页,等等。 (34)胡开全主编《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第91页。 (35)同上,第107页。 (36)曹漫之主编《唐律疏议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82页。 (37)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4年,第16页。 (38)赵晓耕主编《身份与契约:中国传统民事法律形态》,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79页。 (39)史金波:《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卖地契研究》,第64页。 (40)史金波:《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卖地契研究》,第54页。 (41)史金波:《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卖地契研究》,第54页。 (42)同上,第63页。 (43)姜莉:《从天盛律令看西夏的税法》,《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第60页。 (44)史金波、白滨、聂鸿音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490页。 (45)杜建录:《〈天盛律令〉与西夏法制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2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