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中央苏区时期的经济封锁与反封锁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 吴晓荣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吴晓荣,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330077 吴晓荣(1981—),女,江西都昌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中央苏区史。
    【内容提要】 中央苏区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随着其对地方社会控制的加强和封锁政策的调整,经济封锁带来的后果日益严峻,给苏区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中国共产党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经济封锁,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最终未能真正解决苏区的经济困境,这也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中央苏区;“围剿”;经济封锁;反封锁
    [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599(2014)02-0062-08
    为了在周围强大外敌包围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地处落后农村的中央苏区要利用贫瘠的土地来支撑经济的运转,通过落后的经济支持战争,开展频繁的战争保护资源,使其形成一个循环,并竭尽全力保持其良性运行,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争夺资源、开发资源。除此之外,苏区还要面对的就是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怎样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成为当时苏区面临的极严重的问题。本文以中央苏区时期的食盐、药材等作为考察的对象,研究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深入分析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为解决苏区经济物资上的压力和困难而实行的各种措施。中央苏区采取的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资短缺所造成的压力和困难,但是其未能真正解决苏区的经济困境。在“左”倾错误造成军事上节节失败的情状下,外部国民党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的压力和苏区越来越激进的政策,加上长期战争导致的内部资源的枯竭,造成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利,红军不得不转移进行长征。
    一、国民党对苏区实施经济封锁
    苏区建立后,为“剿灭”新生的革命力量,国民党当局在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还运用严密的政治与经济手段,对苏区形成政治、经济、军事、宣传舆论等各方面全面进攻的战略,对苏区构成巨大的威胁。
    在苏区创建前期,国民党内即有党政并进的说法。如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在“清剿”革命力量时,即主张采取屠杀与软化相结合的办法,用“进剿朱毛,包围弋横,清查人口,设立联保,各种民众指委会,颁布共产党自首条例等,这种硬软并施、双管齐下的[办法]对付革命势力”。[1]P34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国民党实行军事“进剿”的同时,同时施以严密的经济封锁政策,使红白区域成为敌对区。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就曾感叹:“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和我们对小资产阶级的处理失当这两个原因,(红区白区)两区几乎完全断绝贸易,食盐、布匹、药材等项日常必需品的缺乏和昂贵,木材、茶、油等农产品不能输出,农民断绝进款,影响及于一般人民。贫农阶级比较尚能忍受此苦痛,中等阶级到忍不住时,就投降豪绅阶级。”[2]P70
    自围攻井冈山开始,国民党的封锁政策再也没有中断过。1933年夏,国民党的封锁政策进入极端严厉时期。准备第五次“围剿”时,蒋介石吸取前几次“围剿”失败的教训,对苏区和红军“着重在围”,“不急于进剿”,企图以逸待劳,拖延时日,使苏区物资日益匮乏,从而使苏区和红军“未剿而先灭”、“不战而自亡”。他认为,“以军事围剿、政治攻势和经济封锁三管齐下,而将共区经济封锁,无疑为我们一个最重要的战略。务必严密封锁港口码头和河道水口,断绝与共区的一切经济往来,使敌无粒米勺水之救济,无蚍蜉蚊蚁之通报……”[3]蒋介石判断,“匪区数年以来,农村受长期之扰乱,人民无喘息之余地,实已十室九空,倘再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困守一隅,束手待毙”,[4]P1-2为此其制定了封锁苏区的种种办法,并严厉要求国民党高级官员“亲自出马”,“切实去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