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现有的中共党史史学史著作完成于2001年前,受史料限制,没有对这一问题作出史实性描述。如张静如、唐曼珍:《中共党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唐曼珍主编:《毛泽东与中共党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周一平:《中共党史史学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②参见龚育之:《关于党史教科书的审定》,《龚育之党史论集》下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20—721页;章百家:《中国共产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第1期。 ③历史决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受到《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之路线斗争史观的影响,很多中共领导人也深受其影响,如1943年刘少奇为纪念中共建党22周年而写的《清算党内的孟什维克主义思想》一文如此表述党史:党的过去的历史是充满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路线与以党内各派机会主义者为代表的孟什维克路线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的马列主义者和各派机会主义者斗争的历史。这种历史,在客观上是以毛泽东为中心构成的。党内各派机会主义者的历史,决不能成为党的历史。党内孟什维克主义的体系及其传统,决不能成为党在思想上的体系及其传统。党的历史,是与这种体系、传统作斗争并将其克服的历史。参见《老一代革命家论党史与党史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5—16页。 ④参见《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656—657页。 ⑤参见《胡乔木书信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73—74页。 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70—171页。 ⑦关于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活动的研究,参见吴志军:《1951年:建党30周年“文本纪念”活动的历史回顾与反思——以对中共党史的宣传为叙述中心》,《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年第3期。 ⑧关于此文撰写的经过和历史评价,参见程中原:《〈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写作与发表经过》,《党的文献》2009年第1期;胡绳:《胡绳全书》第3卷(下),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736页;杜玉芳:《胡乔本与中共党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第76—92页。 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第347—348页。 ⑩参见《西安各机关在党史学习中暴露了不少干部对党的错误的认识》,《内部参考》第148号,1951年8月21日,第54—55页;《湖南各地干部在党史学习中暴露了不少错误思想》,《内部参考》第188号,1951年10月15日,第34—35页。 (11)参见《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467—468页;《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324页。 (12)参见《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6册,第190页;《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46页。 (13)参见苏维民:《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57页。 (14)戴茂林、赵晓光:《高岗传》,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5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