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周恩来与长崎国旗事件后的对日外交(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第 祁建民 参加讨论

    二、长崎国旗事件后的对日外交 
    在中日关系处于严重局面的情况下,1958年6月12日,岸信介第二届内阁成立,继续重申其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展贸易活动,但又不予正式外交承认的政策。对此,中国政府进行坚决斗争,揭露岸信介玩弄骗局的政策。 
    6月19日,日本官房长官赤城宗德在记者会上表示,不改变日本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但主张日本政府应采取积极步骤,恢复与北京的贸易。但是,8月29日,日本政府对社会党议员佐多忠隆从北京带回的中国所提出的打开中日紧张关系之六项条件表态,认为完全办不到,并指责此六项条件无异是要日本完全投降。这六项条件是:(1)终止日本对北京的敌视政策,不再反复;(2)停止参与“两个中国”阴谋;(3)日本政府停止阻碍日本人民使东京、北京外交正常化之努力;(4)对长崎扯落旗帜事件,采取适当步骤(具体包括:日本政府派一正式代表团前往长崎,在那里悬起中国国旗;对扯下旗帜者,依侮辱国旗例严厉处罚;派正式代表团赴北京,为扯旗事件道歉);(5)为了证明停止“两个中国”的阴谋,必须按以下形式发表声明,不能缺少一个文字,即“日本政府希望恢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常关系并为此努力”;(6)在履行以上行动后,日本政府派遣代表团前往北京,就今后问题进行商谈,代表团的形式和人数由日本政府决定。(20)根据日方记载,在直接向日方提出六项条件时,廖承志还说:这种状态不会很长,希望日本有关公司和中小企业忍耐一下,不过,对于中国来说,五年十年也能忍受,并不会感到一点痛痒。(21)这表明了中方的坚定态度。 
    但是,日本还要开展对中贸易。1959年1月21日,岸信介向报界承认,日本政府希望与北京建立经济及文化关系,并考虑改变其目前之观望政策,以解决贸易僵局,但仍否认有牺牲台湾方面关系之任何意图。1月25日,日本外相藤山爱一郎在演说中提到,建议与中国举行恢复贸易之大使级谈判,并愿意在政府协定下恢复贸易。 
    这时,日本还通过苏联向中方解释其外交政策。1958年10月,日本驻苏联使馆公使衔参赞都村新次郎对苏联外交部远东司副司长贾丕才说:中国政府在考虑日中关系的问题时应该顾及日本的处境;日本政府认为,现在形成了“两个中国”,它打算在同台湾保持关系的同时,发展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22)12月10日,苏联外交部远东司将11月29日苏联驻日大使费德林同日本官房长官赤城宗德(中国外交部档案写为“赤木”,下同——引者注)的谈话纪要交给中方。赤城宗德说:日本切望同中国和其他邻国发展友好关系,并请求苏联协助改进中日关系。(23)他还说:在一次议会会议上,岸信介首相就中国国旗事件公开表示遗憾,虽然没有向中国送交书面的抱歉文件,却是因为日本政府不认为这种形式是妥当的;但这些愿望碰到了中国方面气势汹汹的言行,北京不断地刮来冷风,日本人认为这是对日本施加压力。(24)在回答是否放弃“两个中国”政策时,他说:他过去发表的“承认存在两个中国”的声明是错误的;但日本政府不可能忽视现状,虽然很困难;对“两个中国”情况作出法律的解释,可能会导致干涉别国内政(25)。另外,他还说:陈毅元帅不久前的声明实在太过分了(26)。他还声明:他们的意见反映政府的观点,虽然就此问题政府没有作出正式的决定。(27)中国外交部档案显示,该文件很快抄送给“主席、少奇、恩来、朱德、陈云、林彪”等中国最高领导人,可见中方对此的高度重视。 
    但是,中国方面对于岸信介政府既要恢复同中国的贸易,又敌视中国的做法,继续予以严厉谴责。1959年2月15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秘书长萧方洲在接见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副会长宿谷荣一时指出:中国人民看透了岸信介的骗局,他不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则恢复中日贸易断无可能。当日,岸信介曾告诉记者,他正考虑向中共试探,与其举行大使级会谈。但是,2月16日《人民日报》就发表了题为《岸信介的姿态骗不了人》的观察家评论。3月15日,周恩来在接见日本社会党访华代表团浅沼稻次郎一行时说:岸信介如果想做买卖,就应该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恢复两国的正常关系,这要由两国政府通过谈判来解决,这个障碍不在我们方面。(2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