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周恩来与长崎国旗事件后的对日外交(8)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第 祁建民 参加讨论

    1960年10月21日,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发表施政演说表示,日本政府一方面牢守作为自由国家之基本立场,一方面将依照和平外交政策,培植与共产党国家之友好关系;并认为“基于互相尊重之立场以及不干涉内政之原则而改善我们与中国大陆之关系,是有其需要的”。12月16日,日本政府宣布放宽对中共的贸易管制,同意日商今后可用英镑转卖中国大陆之货物。12月29日,包括日本首相参加的外交问题会议发表声明称:根据国际法,日本不能承认北京政权;但希望中共同意恢复1958年停止之两国民间贸易。1961年9月29日,池田首相在众议院宣布:日本反对“两个中国”的政策。 
    1962年7月14日,日本自民党选举,池田连任总裁,这就使得其对华政策能够继续向前发展。7月21日,日本国际贸易推广委员会宣称:将邀请中共人员来商谈贸易问题。8月6日,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向报界说:池田首相在和前首相石桥湛山举行会议后,已命令他研究改组日中进出口协会,并设立一个政府支持的新机构,以促进对中国大陆的贸易;据称,现行那种利用北京所指定的日本“友好商社”进行贸易的制度,只包括中小商社180家,而石桥前首相的意见是,必须扩大到大型贸易公司,并要推销日本肥料和其他农业化学品。(53) 
    这一时期,在日本方面,对于打开日中关系,形成了松村(谦三)构想和冈崎(嘉平太)构想。松村构想的主要内容是从农业方面的日中经济协力人手,逐渐向一般经济领域扩大,渐次地打开日中关系。而冈崎构想则是在松村构想的基础上,要突破友好商社贸易体制,使贸易正常化,把对中贸易商社按照业别组织起来结成与中方交流的团体,这种业别团体是开放的,随着业种不断扩大,最终形成日中输出入组合。(54)此后,松村谦三和高崎达之助相继访华。不过,日本外务省依然明确规定:“从对外关系上考虑,政府要严格避免在形式上的介入和斡旋”。(55) 
    9月11日,松村谦三就访华事宜与大平正芳外相会谈。会谈中,松村谦三说:他曾对中国来访者说,贵国农业上困难相当严重,应该放弃三原则、五原则这样的老调,现实地进口肥料和农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他还对中国来访者说,自己上次访中时,周总理在欢送会上讲,要互不伤害两国的政治体制,站在相互信赖的立场上,开展经济和文化交流,我(指松村谦三——引者注)对此完全有同感,要以此为原则发展两国关系。松村谦三还认为:中方的态度比上次已有变化,如同意高崎带领财界人士一同访问,对于松村访问时有许多记者随行,也表示同意。(56) 
    9月15日,周恩来、陈毅与到访的日本自民党顾问松村谦三会谈。双方同意扩大中日民间贸易,并开始酝酿民间贸易备忘录,并一致认为,应采取渐进和积累的方式,谋求两国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正常化。根据日方外交文件显示,会谈时中方坚持政治、经济三原则,但是同意贸易的累积发展方式,并且在友好商社问题上也表现出弹性。在会谈中,中方提出,友好商社方式应按照过去一样保持。而日本方面则提出,有贸易希望的商社都可指定为友好商社,并且为了突破友好商社体制,应按照品牌、团体的联合体进行贸易。对此,中方也显示出同意的态度。(57) 
    10月6日,日本内阁决定仿效西欧,放宽对中国大陆贸易办法,扩展对中贸易,派前通产大臣高崎达之助率代表团前往,并建议达成一项为期5年的“全面贸易办法”。10月27日,高崎达之助一行34人到达北京后,周恩来、陈毅同他们就民间贸易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会谈。11月9日,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廖承志与高崎达之助在北京签订为期5年的《关于发展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备忘录》。该备忘录主要原则是:根据当年9月间周恩来和松村谦三关于扩大中日贸易会谈的宗旨,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采取渐进的、积累的方式,进一步发展两国的民间贸易。12月1日,池田勇人首相正式批准日中民间贸易协定备忘录,规定自1963年起,每年双方互易5000万美元的货物。根据这个贸易备忘录,1964年的中日贸易额为3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此后,中日贸易额不断扩大,到1967年时,甚至超过日台贸易额。这也标志着中日关系已经得到基本恢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