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文献学 >

满文史料在清史研究中的局限(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2016年6月1日 杨珍 参加讨论

    满汉史料记载的三种情况
    清史研究中有时会遇到一种情况,即史事仅载于满文档案。例如,清初后妃改嫁现象反映了满洲社会习俗。满文档案披露,清太宗皇太极的侧妃、清朝“铁帽子王”之一和硕承泽亲王硕塞的生母叶赫纳喇氏,在嫁与皇太极前后曾三次改嫁。汉文和其他文本的史料对此只字未提。
    又如,清入关前两帝只有满名。入关后诸帝的名字,正史所载均为汉名,满名无载。满文档案显示,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帝福临在继统前的满名可能叫方喀拉(fangkala),意为矮小之人,时年5岁。这为考察满人的命名习惯和特点提供了新的信息。
    再如,康熙朝大学士明珠因把持朝政、“植党纳贿”而遭革职。明珠之子、原翰林院掌院学士揆叙,被雍正帝视为储位竞争对手皇八子允禩之党。故清朝官史中对明珠贬革后的事迹记载极简。据满文档案所载,明珠革职后仍受信任。康熙帝南巡期间,为留守皇子指定的数位顾问大臣以明珠居首。
    清史研究中还会遇到另一种情况,即史事载于汉文史料。例如,遗存的清代天安门匾额上,有三个时期的文字痕迹。最初是满、蒙、汉三种文字,其后是满汉两种文字。辛亥革命后仅有汉文“天安门”三字。天安门匾额上的文字为何由满、蒙、汉变为满汉?满文档案无载。据《清实录》(汉文本,下同),顺治十三年(1656年)、十四年(1657年)之交,顺治帝下令,坛庙门上匾额一律从太庙例,“去蒙古字,止书满、汉字”。这是顺治帝改变满洲旧制、疏离蒙古族文化的举措之一。天安门匾额上蒙古字的去除以及紫禁城内大部分匾额上之所以只有满、汉两种文字,可以在此找到答案。
    又如,《古今图书集成》修纂者陈梦雷在雍正初年再次获罪的缘由,满文档案无载,史籍语焉不详。陈梦雷是雍正兄诚亲王允祉的老师,允祉曾是储位竞争者之一而遭雍正帝忌恨。所以,学界一般认为雍正帝惩治陈梦雷,是要与允祉为难。汉文档案披露,所谓陈梦雷案,是由康熙后期储位之争缘起,以案主杜撰天降“大位之牌”神话,偕术士进行祈禳镇魇活动为主要内容,最终因案主将供奉“大位之牌”通达雍正帝而发露。汉文档案记载纠正了史中之误,为康雍时期宫廷政治研究增补了新的内容,并可据此对重要历史人物陈梦雷作出新的评价。
    再如,关于顺治帝宠妃董鄂氏(孝献皇后)的来历,满文档案无载,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她原是顺治帝同父异母弟和硕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妻子。然而,并观朝鲜“谢恩使”李渲《燕途记行》(原文汉文)和德国人魏特《汤若望传》(汉译)的记载,可以否定上述看法。事实上,董鄂氏的前夫不是襄亲王博穆博果尔,而是顺治朝一位侍卫或“内侍大臣”。这些“内侍大臣及侍卫之妻”身为八旗命妇,照例应入宫服侍皇太后、皇后(顺治十一年废止此制),并参加宫廷礼仪活动。所以,顺治帝有较多机会接触这位有夫之妇。董鄂氏被顺治帝看中后,“其夫自死”,她则成为顺治帝的妃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