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现代史 >

侯中军:北京政府出兵西伯利亚与中日交涉再研究(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史学月刊》(开封)2011年 侯中军 参加讨论

    三主动还是胁迫?北京政府出兵西伯利亚
    协约国出兵西伯利亚的设想早在1917年年底就已经开始酝酿。1917年12月,德国与新生的苏维埃开始了和平谈判,协约国东部战线已经崩溃。英法此时力促美、日出兵西伯利亚,但美国态度并不积极,出兵希望就寄托在日本一家身上。当时的情形是,如果得不到美国的支持,日本尚无实力单独出兵。日本国内为此曾有过激烈争论,但最终还是暂时搁置了出兵计划,直到捷克军团问题的出现(39)。
    在协约国酝酿的出兵计划中,原本并无中国在内,虽然出兵地点是临近中国的海参崴。7月份,美国建议日美共同出兵援助捷克军团。由于中日军事协定的存在,中国密切关注事情的进展。7月13日,章宗祥会晤田中义一,后者告诉章氏,日本出于自卫考虑,“自当出兵”,但时间未定。章宗祥还得知,“英国已命香港守备队六百人,即设法开往海参崴,似为出兵之准备”(40)。三天后,章宗祥致电北京政府,明确此次出兵系由美国邀请日本加入,与中日军事协定无关。
    至此,可以确定的是,美、日、英将出兵西伯利亚,没有邀请中国加入。同作为协约国的一员,竟未获邀参加,这多少出乎北京政府的预料(41)。中日之间有共同防敌协定,且墨迹未干,但日本并未因之而与中国协商。在协约国中,唯有法国未明确出兵消息。或许考虑到这一点,7月19日,外交次长陈箓会晤法国驻华公使柏卜,探寻出兵一事。陈箓询问法使,法国是否参与了协约国出兵西伯利亚的计划,柏卜委婉告诉陈箓,“政府致本使之电,电码模糊”,意在避免陈箓陷入尴尬。但接着说,“惟天津本国陆军上校接奉本国陆军部电令,速为选兵一中队,预备出发,另由属地遣派一大队或三中队”,显然法国已经明确出兵。柏卜反问中国是否决定派兵,陈箓的回答是“尚未决定”(42)。
    面对此种局面,临时内阁于20日召开会议商讨对策。最终决定,由外交部致电驻英、法、美、日四国公使,要求其探寻所在国对中国出兵的态度。电报分两组拍发,英法一组、美日一组,显示出北京政府对以上四国的微妙态度。拍往英法的电文与美日电文相比较,主要内容基本一致,但在征询有关中国出兵的态度时,措辞上并不相同。
    相异部分电文如下:
    致电英法的电文:“我国曾派有兵舰,在彼处停驻,各国并无反对。此次若协商各国公共出兵,我国对于参战应尽之义务,自应一致派遣一二千人。”致美日的电文在致英法电文的基础上,增加如下内容:“中、日、美邦交夙笃,对于我国派兵当必赞成。”(43) 北京政府似乎认为,相比较英法而言,美日更容易倾向于中国出兵,这种预测显然过于乐观。
    外交次长陈箓20日会晤美国驻华代办马克谟,告之中国已经决定派遣1000到2000名士兵至海参崴,请其转达美国政府,并对美国没有商邀中国共同出兵表示不满,“贵国政府既已商请日本派兵,似应亦商诸本国政府,以免有歧别之嫌”(44)。
    驻美公使顾维钧积极主张中国派兵,他在电文中称“查我国宣战一年,无机进行,现在协商各国,拟派联军赴俄,在我亟宜设法加入”。美国方面有关人士告诉顾维钧,“中国如能一致派兵,实属善举,深愿与贵公使筹商进行办法”。美方还告诉顾维钧,美国邀请了英、法、日、意四国,等各国回复到齐后,美国才能做出最后决定。正是在这封电报中,顾维钧明确指出派兵加入协约国的意义在于“稍图将来和会地步”。顾维钧认为,如果美国赞成,英、法、日、意“当无反对”,并特别强调需要同时与各国展开交涉,“勿宜单独先与日议,致生枝节”(45)。
    顾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日方表示不支持中国出兵。在刘崇杰与日本公使林权助会晤时,林权助告诉刘“惟以本使个人意见,海参崴已有中国军舰,诸事均有接洽,中国似无派兵之必要”。当刘崇杰强调中国派兵是为了尽参战义务时,林权助则认为,“以本使见解,贵国已有军舰,尽足代表贵国国家”,仍持反对态度(46)。7月23日,外交次长陈箓派秘书刘锡昌通知法国公使柏卜,中国已经决定派兵。24日,中国将出兵决定通知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
    美国方面传来消息,赞成中国出兵。在顾维钧与美方交涉时,美国起初表示“愿于美、法、英、日意遣派联军计划商妥宣布后,即商中国加入问题,惟恐须由巴黎协约国代表大会解决”,但顾维钧认为无需提交大会讨论,因“联军计划大纲,既由代表会通过于前,中国加入事出一辙,似可无庸交会,不如及时商妥,与各国一并宣布”,经解释,美国也就不再坚持,并希望中国在通电各驻华使节时,将出兵人数控制在1000或2000人,其原因是威尔逊总统不希望联军人数太多(47)。
    英国方面很快有了消息,不支持中国出兵。英国给出的解释是,“以我仅守本国边防,则协助联邦之处尤多。至出兵国数加入愈众,办理愈难”,当被问及是否已经得知其他国家不支持中国出兵,因而也持反对态度时,英方予以否认。因英日同盟的存在,以及先前日本公使林权助的表态,这里的“其他国家”当指日本(48)。
    至此,北京政府已经将出兵决定通告相关国家,虽然日本和英国反对,但美国支持,法并未表示异议。在整个出兵问题上,美国显然具有发言权,因此中国出兵可谓定局,余下的就是出兵程序和数量问题了。
    在中国出兵已成定局的情形下,日方仍未明白予以支持。刘崇杰于24日再访日本公使林权助,一方面是将中国出兵决定告诉日方,另一方面是借用南满铁路运送中国军队至海参崴。林权助再次对中国出兵政策提出质疑,“此次贵国政府对于海参崴之捷克军,主张派兵援助。对于谢军,则强令卸装。如此矛盾政策,本使殊欠了解”,但在不可能更改中国决定的情形下,林权助只得表示“出兵崴埠事,可一任贵政府自行主夺”(49)。
    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已经生效,各国皆已知晓。但日方认为中日之间的军事协定与此次出兵干涉属于两种性质,不宜援引协定规定。在回答驻英公使施肇基的电文中,外交部亦指出,中日军事协定“系专指西北方面,与此次海参崴无涉”(50)。但协定仍然引起美国的关注。美国曾以为中日军事协定有如下规定:即当中国应允出兵时,中东铁路交由日本管理,他国使用该路必须先经中国商允日本。此规定显然陷美国利益于不利地位,美国表示不能承认此项规定(51)。美方为此甚至表示,如中国将中东路交由日本代管,而中国却又出兵境外,令人费解,意在向北京政府施压。美方向顾维钧指出,“查中日协约,系为防德,而此次出兵,则为协助俄民,该约当然不能援用”(52)。美国显然不希望由日本控制中东铁路。美国确认中东路由中方管理后,方表示希望中国保护中东路与派兵海参崴并举,以增强国际地位,甚至建议如“以保护铁路需兵,不敷他调,则遣数百人,亦较不派为佳”(5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