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王笛.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22-1911[M].北京:中华书局,2001:232-233. [2]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与社会结构[M].史建云,徐秀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李劼人.死水微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55-59. [4]Mary Bosworth Tredley. The Men and Women of Chung Ho Ch'ang[M].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Folkloke,台北:东方文化书局,1974. [5]李德英.国家法令与民间习惯:民国时期成都平原租佃制度新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李德英.20世纪30年代成都平原佃农地主结构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4). [7]郭汉鸣,孟光宇.四川租佃问题[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4:15. [8]谢放.抗战时期四川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庆祝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两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1995:795. [9]马学芳.成都平原之土地利用[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 [10]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19. [11]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M].谢亮生,杨品泉,谢思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2]杜赞奇.文化、权利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admin) |